1563.《官制改制草案》(1 / 2)

加入书签

“卿等拟定的《官制改制草案》,朕看过了,”弘光五年六月末的一天,朱由崧召见了军机处全体成员,就其等上交的《官制改制草案》发表了意见。“朕觉得改的不好,譬如户部、刑部,为什么非要沿用旧有的十三司体制呢?是怕中央和地方官员相互勾连串通、沆瀣一气,所以才要甲司去审乙省的事吗?还有礼部、工部等,为什么一定要沿用过去四个司的体制,这难道不是削足适履吗?甚至为什么一定要保留六部格局呢?若一味拘于旧制,那追本溯源,岂不是只应该是五部吗?所以,卿等把草案拿回去重做!”

吏部尚书张国维在朱由崧的话告一段落后,出列言道:“陛下,臣斗胆进言,若陛下对官制改制已有心仪章程,还请陛下及早示下,以免臣等不明所以,久劳无功。”

明代号称君主集权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但事实上,皇帝对文臣尤其是高级文臣的宽容度是很高的,所以,张国维才敢以类似抱怨的语气跟朱由崧说话。

朱由崧想了想,也觉得张国维说的有道理,他后续的改制还有很多,没必要在官制改制上绕圈子,浪费时间,所以,便吩咐道:“让李谙把司礼监的草案拿来!”

卢九德的脸色有些不好看,是的,他可是司礼监掌印,可司礼监背着他另做了一套《官制改制草案》,他居然一点也不知道,这说明了他的圣眷已衰,今后只有在司礼监乖乖做个吉祥物,或许才能平安的熬到退休!

朱由崧注意到了卢九德眼神中的慌张,便借更衣的机会,单独把卢九德叫了出来:“卢九德,朕不是要瞒你什么,之所以不让你知道,是因为司礼监做的这份草案与现有官制颇多不同,争议会很大,你不知情,在调和军机处内部上,就比较超然!”

卢九德并不在乎朱由崧解释的内容,但对于朱由崧还愿意向自己解释,却是十分的高兴,便急忙应道:“奴婢怎么敢埋怨皇爷呢!请皇爷放心,奴婢稍后一定尽量说服军机处,接受司礼监的草案!”

朱由崧笑了笑:“司礼监的草案是朕的一厢情愿,未必就合乎舆情了,还是两套方案兼容并收的为好,如此,也不至于诸臣怨声载道了!”

卢九德听懂了朱由崧的意思,表态道:“奴婢明白,奴婢一定说服军机处在司礼监草案的基础上,做符合舆情的修改!”

朱由崧点了点头,这才带着卢九德回到了会议场上,又过了一会,李谙带着参与《官职改制草案》拟定的司礼监随堂太监、内务府掌印赵山以及司礼监随堂太监李泰及几名捧着黑板、拿着粉笔和黑板擦的低品内侍走了进来。

原文来自于塔&读小>说APP,更*多免费好书请下-~~>载*塔~读小说*A^>PP。

在参见了朱由崧后,李谙刚想说些什么,朱由崧突然阻止道:“等一等,让太子也来听一听!”

十几分钟后,朱慈焈从东宫赶到了乾清宫,随即李谙的汇报正式开始了。

不过朱由崧比较体谅李谙,让他负责答疑,真正进行报告的是赵山和李泰,这不,赵山首先讲述道:“根据皇爷的指示,各部今后设尚书一员,侍郎两员,其中左侍郎协助尚书主持各部分管之政务,右侍郎主管本部事务;”

在朱由崧的计划里,左侍郎相当于政务次长,辅助尚书处理日常行政事务或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时也参与政策讨论,右侍郎相当于常务次长,负责辅助尚书处理各部内部事务,具体来说,左侍郎是管事,右侍郎是管人。

“都察院则以左都御史主持中外监察事宜,而以左副御史协助左都御史主持监察事务,左佥都御史主持都察院内部事务,右职全为地方官员之加衔。”

吏部都给事中王灿成立刻插话道:“陛下,如此一来,各部右侍郎、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岂不是类似光禄寺寺丞了吗?”

李谙出面回应道:“王给谏说的不错,就是类似现在各寺寺丞!”

王灿成当即表示反对:“陛下,臣以为这是大材小用,非善待大臣之举!”

朱由崧笑而不答,只是让李谙做了说明:“王给谏稍安勿躁,且听下去,再做议论!”

王灿成想了想,便暂时闭嘴了,此时就听赵山继续道:“一国之计唯财,先帝之所以失国实乃国家财力枯竭所致,是故,户部为此次官制改制之重中之重!”

李泰接口道:“唐代地方设置有营田、支度、盐铁、茶马等使来筹集国计,宋代中央设盐铁、度支、户部等三司处置财政,据此,司礼监草案中,户部将废止现有十三司,统合设置负责工商税和盐税的盐铁司、负责田赋的营田司、负责海贸税的市舶司、合并原太仆寺的职责和工部钞关职责设立的专卖司以及司务厅;其中司务厅下设档案房、移文处、催办处、督办处、监察处、文印科、薪俸饭食处、记勤给假科、差旅报销科、教育安置科等等;由左侍郎负责协助尚书统管各司事务,右侍郎专项负责司务厅事务。”

从某种意义上上来,司务厅的事务并不比各司事务要轻巧多少,所以旧制的寺丞还真处理不了,所以的确需要一名高级官员进行管理并负责协调司务厅与各司之间的事务。

王灿成听到这,终于明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