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0.(1 / 2)

加入书签

“如果不从阳武口走的话,有没有前往阳方口的道路?”

对于善巴的问话,某位被抓来的本地猎户谄笑的回复道:“的确是有绕过阳武口的道路通往宁武关的,但这等道路一二人通行尚可,并不合适大队通行。”

滕机思皱眉道:“那有没有道路可以不经雁门关北上大同?”

本时空中,正常的百姓一般不会立刻家庭去几十上百公里外谋生,但眼前的猎户却不一样,他对四十多公里外的雁门关的情况也非常熟悉,所以就听他回复道:“勾注山山势连绵,原本振武卫那边也不能把所有道路都给堵死的,但还是那是那句话,山里有猎户和采药人可以走的路,但太过险要了,却不合适成百上千走。”

固穆有些失望的让猎户退下,然后跟善巴和滕机思说道:“现在已经别无选择了,要么是硬冲过阳武口,要么是从雁门关走,你们选哪一条吧!”

虽说之前探马没报告雁门关的情况,但固穆不认为明军在夺取代州城后,会忽视了接受雁门关的防务,所以,他认为现在赶往雁门关,也已经晚了。

滕机思的想法与固穆一致,所以他表态道:“选哪一条都要跟明军做一场,不如就近了,还节省赶路的时间呢!”

善巴也认为到了雁门关会有一场大战,所以附和道:“雁门关一线有严密的城塞关防,绝不是阳武口这边可比的,所以与其移动到勾注山拼命,不如强攻阳武口了。”

是的,有些决定龙衮这些前线指挥官不敢决断,但换成善巴等人就不一样了:“且让他们分兵翻山,想办法绕到守口明军身后去,来个前后夹击······”

接到己方王公们的最新命令龙衮有些迟疑:“前后夹击倒是好战法,但得下马翻山才好!”

阿台却道:“已经下马翻越冰墙了,翻山又有什么不可以的。”

龙衮想想也对,便决定道:“那由我亲自率队进行迂回包夹······”

龙衮他们没想到,自己行动才刚刚开始,明军就得到了准确的报告:“师长,水尖背观察哨发来信号,近八百多蒙古兵进入永兴谷,看样子是准备翻越车道岭绕到我们身后了。”

阳武口一线东侧的山丘较为密集且绵延较长,而西侧的山丘比较稀疏,且有谷道可以通往阳武口后方一小片平整的台原。

听完师参谋长张肃的报告,燕山师师长张良相冷静的说道:“让蒙古人慢慢爬一阵子再说,现在不用多管。”

张肃提醒道:“还是先调二个团到黄甲堡做好应对准备为宜。”

翻过车道山是车道谷,车道谷向北有两个出口,分别叫做东沟和里沟,出了其中的东沟就是张肃刚刚说到的黄甲堡,而出了里沟就直接绕到了阳武口后面,可以直接去往宁武了;不过,里沟里面荆棘丛生、遍地碎石,除了羊群能走外,人马车辆是不太能通行的。

原文来>自-于>小说~

张良相考虑了一会,同意道:“你且安排吧,但最多抽调两个团,再多前面的兵力就不足了。”

张肃领命而去,很快370多名骑兵就调动到了黄甲堡,就此以逸待劳的等待着蒙古兵的抵达。

啥?张良相不是说调2个团吗?就算燕山师是以三三制编制的,一个团也得有300战兵才对,怎么2个团才340人呢?莫不是有人对张肃的命令阳奉阴违了?

事实并非如此,之所以2个团才370余名战兵,是因为燕山师一路上损失极大,且没有补充过,所以,战兵总数从最高峰2700人一路狂降,此后随后通过内部调剂补充了一些,但在进军山西的时候,又有了些损失,因此,眼下整个燕山师只有不足1800名的战兵,然后这些战兵平摊到9个团中,1个团也就180~190人而已,2个团自然只有370余人了。

有人又要问了,既然燕山师已经捉襟见肘了,为什么不把全部兵力都带来阳武口呢?

其实并非是张良相和张肃不想把所有兵都调来阳武口,但雁门关一线陉隘众多,虎贲师的兵力并不足以面面俱到,因此,燕山师必须留下部分部队进行协防----虎贲师其实从繁峙县城和代州州城中先后雇募了一千多名义勇,参与协防雁门关,但这些义勇的战力十分可疑,所以燕山师只能帮着虎贲师分摊一些防守上的压力。

所以,考虑到了阳武口之战的困难,张良相实际已经尽可能多的把主力都带过来了,再多,雁门关方面就会出现明显的防御漏洞了。

好在,知道自身兵力不足后,张良相还想方设法从崞县县城内招募了三百名辅兵,在关键的时候(万不得已的时候),这些辅兵也是能被拉上一线参与战斗的。

但说到底,无论是雁门关方向还是在阳武口这里,明军真正能依仗的还是地利······

张肃安排完部队调动事宜,前脚才回到张良相身边,后脚一名参谋便喜形于色的过来报告道:“师长、参军长,我们跟腾骧师联系上了!”

原文来>自-于>小说~

张良相精神一振,当即问道:“腾骧师到哪里了?”

参谋报告道:“腾骧师左厢旅第一团已经到了宁武关!他们得知我们在阳武口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