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屠夫杀人(1 / 2)
驾驾驾!
王法架着马车行走在土路上,一路颠簸,向北的方向前进。
经过十几天的赶路,王法来到了平阳府的地界,一个叫涂水县的地方,又是经过城门口的检查交了入城费才进入县城。
王法先是找到皮货商铺卖掉自己捕获的野兽皮而后才开始在县城闲逛。中午时分找到一家装饰不错的酒楼,王法点了丰盛的午餐。
在等待的过程中,王法听到周围的客人窃窃私语议论纷纷,而后忍不住好奇心开始竖起耳朵认真仔细偷听起来。
原来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个灭门惨案,一个杀猪的胡屠夫因为县令大人的小舅子看上了胡屠夫家的地,就打算低价买回来。
谁知道胡屠夫性格执拗,坚决不卖。县令的小舅子立刻大怒,一气之下就派人丧心病狂地烧了胡屠夫的家。没想到胡屠夫的老婆孩子在家里就这样活活被烧死了!
胡屠夫回来后才知道自己的家人被县令的小舅子給害死了。他默默地挖坑埋葬好他的家人并留下了眼泪之后便拿着那把祖传的杀猪刀趁着夜色杀进了县令小舅子的府上。
啊啊啊!
一时间惨叫声此起彼伏,连绵不绝,院子里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胡屠夫凭借一把杀猪刀杀的府上的护卫人仰马翻,很快就找到了县令小舅子的房间。
此刻县令的小舅子再也没有了往日嚣张跋扈的样子,蜷缩在房间的角落里瑟瑟发抖,看到胡屠夫破门而入立刻痛哭流涕起来,然后看到胡屠夫拿着滴血的杀猪刀吓得尿了一裤子!
“胡爷爷,饶命啊!我错了,我真的错了还不行嘛!我有钱,有很多钱,全都给你!”
胡屠夫听着县令小舅子的求饶声沉默不语,继续提刀上前。
咔嚓!
县令的小舅子人头落地,眼睛睁的大大的,显然死不瞑目。自己家缠万贯,风光无限,还可以风流快活几十年,岂料世事无常,死于匹夫刀下!
之后赶过来的县尉带领一众县兵抓住了没有跑掉的胡屠夫。接下来县令对于自己小舅子的死大为震怒,草草审判胡屠夫秋后问斩!
从古代王朝开始,华夏历朝历代对于那些罪行严重的罪犯,就会判处死刑。
执行死刑的办法,根据罪行的不同,方式也不一样,分为了绞刑、斩首、腰斩、凌迟等等。此外,如果犯下了十恶不赦的大罪,还会出现连坐和诛灭九族。
在华夏古代王朝,每个州县都有自己的刑场或者法场。为了防止出现营救犯人等意外情况,古代的刑场一般都在城内。无论什么人营救,城门关闭以后,官军挨家挨户搜捕,谁也跑不了。
此外,为了起到震慑其他犯罪分子的作用,刑场一般选择在广场上或者菜市口。罪犯不能随便斩首,只有等到每年的秋天,刑部和大理寺复核以后,才能执行死刑,因此,出现了“秋后问斩”的说法。
每逢刑场处决罪犯,会有大量的群众围观、看热闹。死刑犯的表现都不一样,有的死刑犯被押上刑场的时候,已经浑身瘫软,如同一滩烂泥。需要几个衙役架起来,才能执行死刑。还有的死刑犯则是趁机大喊大叫,例如“十八年以后,又是一条好汉”等等。
言而总之,古代执行死刑,还有刑场有自己的讲究,与现在的情况完全不同。类似于《水浒传》中,动不动就劫刑场,其实这种事情的成功概率微乎其微。
古代执行死刑的过程其实极其复杂,流程繁琐。都要由当地审案,然后上交上级部门审核,最后由皇帝拍板。如果皇帝都没意见,那才能执行死刑。
我们现在在观看古装影视剧时,时而能看到在县衙内断案,官员一经判决之后,拿起一个令签扔在地上,叫道斩首示众。然后立马囚犯就被带到法场行刑,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古代死刑处理之甚重,较之现在有过之而无不及。
古时死刑分为两种,一是斩立决,一是斩监候。
斩立决,顾名思义就是立即处斩,一般都是忤逆,谋反等重型罪责。由于案件影响极其恶劣,立斩不饶。
斩监候,这种就是虽然是死刑重犯,但是不是立即执行,因为在古代普通死刑一般都是秋后处斩。这种牵连到死刑的案件,一般都是当地执法部门审判,然后向刑部反应,刑部处理没有异议,然后在上交皇帝定夺。
古时候,犯人被砍头时,行刑前会给一顿饭,这是不假的,在古装电视剧中,有些电视剧是有这个情节的,这一般是一顿非常丰盛的菜肴,但因为犯人一般都吃不下,所以后来这顿饭渐渐被简化了,再到后来,之间变成一碗白米饭、一片烤肉和一碗酒。
对于即将要死的犯人,往往连一碗米饭也吃不下,但狱卒给犯人吃完饭时,是要将筷子竖直的插入饭中,递到犯人面前,所以如果如今小孩子吃饭时,把筷子竖直插入饭碗,一般会被家长骂,因为这是给死人吃的饭,非常不吉利。
犯人吃不下饭,同时那块肉也很难吃得下,所以一般狱卒会把那片肉烤熟,然后放到犯人鼻子前,让他闻一闻,就这样算是吃过了,至于那一碗酒,大多数犯人还是能喝的,因为喝醉晕晕的,就不会害怕,也不会有太多疼痛感了。
将犯人从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