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舍(2 / 3)
有嘛。”
“若是你们的消息不准怎么办?”
“那就不收您钱。”
“卖消息怎么个卖法?多少钱一则?”
“这个得看您消息的具体内容,咱们互相商量,彼此觉得满意就行。”
又有一人问:“那若是有人扯谎,胡乱卖与你消息,你又当如何辨认?”
伙计笑道:“一来卖消息时,咱们会立下字据为证,以免后期不认账;二来并非所有消息咱们都会收。若是有人扯谎造假,一次可能得逞,却很难二次蒙混过关的。”
此种做法很是新奇,开张第一天,掌柜的便接了五六单生意。
宝意接过来看了,大多是要查访丈夫在外有无外室的,她吩咐人尽快去查清,自己去了后院厢房,提笔写下了一个名字。
负责跑腿调查的,大多是她从街上找来的小乞儿,有男有女,小的七八岁,大的十八九岁。
宝意在不远处给他们置办了一座宅子,配了厨娘与婆子,照顾他们的衣食,又每月给他们一两银子做工钱,让他们走街串巷打听消息。
这些乞儿本来颠沛流离,吃了上顿没下顿,听说有地方住有饱饭可以吃,做的事也不辛苦劳累,个个欢天喜地,年纪虽小,探听起消息来却是极有门路。
没两日便完成了那几单生意,将结果告知了伙计,伙计再转达给客人。
其中回家哭闹者有之,黯然伤神者亦有之。
有名叫栓儿的小乞儿兴高采烈地跑了进来,对宝意道:“东家,您要查的这个人,已经不住在秋水围场附近啦。我打听了一下左邻右舍,原来她是某个大户人家流落在外的小姐,已经被人接回家中去了。”
宝意微怔,忙问:“她如今住哪儿了?”
栓儿道:“住清源街上,一座大红门院子里,门口有两对石狮子,我问了人,那家人是姓崔。”
很快,宝意便查到了那户人家。
那户崔姓人家不是别人,正是谢九容的舅舅崔耀德。
她极为诧异,赵如锦……怎么会是谢九容的表妹?
脑海中蓦地闪过一些念头,前世一些古怪之处似是有了答案。
赵如锦乃猎户之女,初入宫时,很不得太后喜欢,后来也不知是怎么,太后竟尔忽地对她态度大变,亲昵不已。
彼时镇北王府处在风雨飘摇之际,宝意亦没有心思在意这些,此时想来一切早有端倪。
赵如锦在入宫之后才与崔耀德相认,太后亦因此对她另眼相待。
只是……前世很迟才发生的事,今生却提前许多。
宝意凝神细思,已然可以笃定赵如锦也是重生来的,她此举想必是为了名正言顺地嫁给谢九容。
如今她与谢九容已无瓜葛,自然也无需挂念他的事,他们表兄表妹一对璧人,可千万要百年好合才好。
这日之后,宝意又佯作不经意地跟父亲打听了与王府往来的各路人马,并未发现有何仇家,亦不曾得罪他人。
她面色凝重,倏地想到了另一种略显荒谬的可能——
会不会是崔耀德捣的鬼?
她已打听清楚,崔耀德是丽妃娘娘的兄长,依仗着丽妃的关系谋了个不大不小的官职。
其人胸无大志,好色贪财,府中姬妾众多,却只有两个女儿,相貌平平。
前世得知赵如锦竟是他的私生女,崔耀德定然会抓住机会,不择手段地将女儿送上皇后之位。
甄宝意出身高贵,又有镇北王府做靠山,父亲战功显赫,两位兄长亦是朝中不可小觑的人才,有他们在,她皇后的位置自然会十分牢固。
因此崔耀德便勾结外人,将私通外敌的证据藏于甄府,与旁人打配合参奏,再加上赵如锦的耳边风……
想通此关节,宝意眼眶通红,愤恨地拍了下桌案。
此念虽是她的猜测,但崔耀德与赵如锦却不可不妨。
她叫来栓儿,吩咐道:“你之后每日都在崔府守着,有什么人往来晚间一并告诉我。”
栓儿虽只有十一岁,却极为能说会道,笑嘻嘻拍着胸口:“东家放心,崔府里的苍蝇也逃不出我的火眼金睛。”
宝意笑着摸了摸他的头,给了他一碟果馅儿酥饼,“拿去吃吧,仔细噎着。”
寝殿中,兽炉青烟缭绕。
丽妃靠在贵妃榻上,双目微阖,一名小宫女跪在地上给她揉着腿。
珠帘响动,身形高大的少年走了进来。
他一袭紫衣,玉冠束发,面容清冷,沉声问:“母妃,崔如锦是怎么回事?”
丽妃缓缓睁开眼,笑道:“阿锦到你府上了?瞧你这脸色,好像她怎么得罪你似的。”
谢九容眉头微蹙:“她好端端的来我府上做什么?”
“你这位表妹命苦,前阵子好不容易被你舅舅找回来,人长得俊俏不说,对我又极孝顺,前几日我头疾发作,阿锦便默不作声地抄经为我祈福,还跪在佛堂祷告。”丽妃面露慰色,“长在乡野之间,还能如此温柔体贴,倒真是难得。”
见儿子面色不佳,她这才笑着解释:“之所以让她到你府上去,是因你舅舅说,阿锦身子弱,而你府邸的位置阳气盛,利于她休养身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