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倒霉的年假(1 / 2)
大顺元年二月初八,年青的大唐皇帝李晔站在残破不堪的大明宫前束手长立,脚下曾是整个帝国乃至整个世界最为宏伟的建筑,可如今只剩瓦砾焦土组成的废墟。
“长安近日可有异动?”李晔面无表情地询问。
一个宦官小声回应:“河东,河朔,淮南几镇派了不少人入京,却不见东平王所属。”
李晔点点头,转身望向身后的长安城,沉声说道:“让言官上奏吧,藩镇之祸余毒百年,朕不能再等了。”
几个随行的宦官互视一眼,默不作声地退了下去,只留下李晔和两个年老的宦官站在龙首原上远眺。
“陛下,起风了,咱们还是回宫吧!”一个老宦官上前拉住李晔的袖口。
“朕听闻魏国公无意东征,说是神策军徒有其表,无力抗衡鸦军?”李晔声音冷漠地问。
老宦官抬头看了看皇帝,发现他的眼神冰冷异常,顿时将拉住衣袖的手缩了回来,低头轻声解释:“陛下,老奴从未说过此话,必是朝中小人诬陷,还望陛下明察!”
“既是污言,大可不必理会,北苑新募十万天兵交由张浚统属,魏国公先帮着韦相处置西川之事吧!”李晔冷笑着说道。
老宦官正欲出言,天空中忽然乌云密布,太阳仿佛被瞬间遮住,黑暗直接笼罩了整座长安城。
望着眼前末日般的景象,李晔也不由一愣,手指有些微微颤抖地指向长安城:“天降此象是吉是凶,快让钦天监..........!”
皇帝的话还没说完,天空猛然大亮,一道闪电朝着长安东北角径直劈下,紧接着是第二道,第三道。伴随而来的雷声在耳旁炸响,李晔只觉着双目发黑,头疼欲裂,双脚踉跄的朝后倒去。
老宦官伸手打算扶住,却在刚接触的那一刹那犹豫了一下,装作力不从心的样子任由皇帝摔在地上,随即大喊:“圣上有恙,速速回宫!”
史官录:二月八,帝御大明宫,逢雷怒,抱恙而归,京中乃传,此为天罚,换帝方休..............
如果说被闪电劈中是上天的惩罚,那么李晆认为自己上辈子一定把天捅了个窟窿。
只是趁着年假钓个鱼而已,居然被闪电连续劈中三次,关键劈就劈吧,还专挑自个脑袋,哪怕被劈晕在地上,剩下两道闪电依旧准确无误地命中后脑勺,模样凄惨至极。也不知道是阎王放假还是时空之门打开,反正这个与人和善,性子慵懒的吃货醒来,就莫名其妙地到了大顺元年,跟大唐帝国的名义扛把子----李晔成了亲戚,封雅嗣王,被关在大名鼎鼎的十六王宅里当猪养。
“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李晆躺在院里的软塌上痛苦吟唱。
“四郎这曲是从何习得?莫不是宫里传出的?怎地如此.....悦耳!”一个壮汉站在屋檐下认真地询问,只是眉头皱得厉害。
李晆眼皮都不抬,叹着气道:“哎,程述.......说出来你又不信,算了,且当是宫里传出的吧,大热天的也没个地避暑,要不你去弄桶井水来,咱们冲个凉?”
不是李晆不想解释,而是自从穿越过来,他已经尝试过无数种方法向别人解释他随口而出的现代词汇。结果很不理想,宫里医官来了不下十次,针灸灌药轮番上阵,最后得出个结论,伟大的雅嗣王现在属于癔症发作,虽暂无性命之忧,却有失言诳语之态。
于是乎,在这大唐皇族凋零的年代,雅王府四子----即将承袭王爵的李晆是个傻子的传言不胫而走。于是乎,原本看守严密的宦官,侍卫调走了大半,只剩个脑子同样不好使的护卫------程述“相依为命”。
说程述脑子不好使那是抬举他,准确的说,这姓程的一家子脑袋都有病。程述祖上是大名鼎鼎的卢国公,小说电视里没少提及,属于人精中的人精,可惜应了那句老话,一代强,十代弱。那么良好的基因居然没传下来,盛世的时候别家忙着读书做官,程家却跑军队里苦练,安禄山造反的时候该抢军功了,他们家却跑山里搞清修。等到了程述他爹这辈,也不知是哪根筋搭错头,非要自个孩子弃武从文,老天爷哟,这可是藩镇林立,大战四起的乱世呀!你老程家祖传的武艺随便练几年出来,放哪不能混口饭吃,非要学着世家搞什么科举。结果好了,程述扛着铺盖从山东跑长安,然后碰上唐僖宗病逝,科举几年内是考不成了,想要回家等三年再考,钱粮却花得精光,蹲曲江池边上连着喝了三五日凉水,要不是神策军征兵的看中他一米八几的高个,指不定就饿死在长安城里。
十六王宅自高宗后期就处于帝国的严密监控范围,虽说如今国都快亡了,可毕竟要防个万一不是?估摸神策军的伙夫怕被程述给吃垮,直接把这夯货派到雅王府来祸害,毕竟一顿饭能吃八个胡饼的牲口不是谁都养得起。
程述对自己的差事没有半点抱怨,按他的话讲,老家里十几口子人,吃个饭都得动兵器,自打进了雅王府,肚皮就没空过,划算!
现在是大顺元年的春天,如果李晆没记错的话,大唐帝国名义上的扛把子正打算跟二五仔李克用掰掰手腕,历史结果很不理想,十几万小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