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都(2 / 3)
帝还是皇帝,没人配说他的不是,如今的皇帝也是皇帝,自然也不配有人说他的不是。我问你,若你一家老小,自身荣辱全然托系皇帝一人,换作是你,你敢吗?”
陈子列愣了愣,咬紧唇没答话。
李喧却骤然收了笑意转向封十三,盯着他的双眸,好像要从中看出点什么。
封十三被他如有实质的沉沉目光钉得如芒刺背,心口一滞,可他与生俱来的那副生机勃勃的反骨,此刻却不合时宜地立了起来,跃跃欲试着想要证明什么,于是不由自主地也跟着挺直了脊梁,视线回望,利如刀尖,丝毫不肯退避地与之对视。
末了,李喧大约是从中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某些讯息,颇为满意地点点头。
他接着说:“当今颇得圣意的文臣,咱们今日先不提,既然要回京,那么总得让你们知道北都里握着人命的几股势力——人们口中的‘三军二营’。前者说的是岳云江岳统帅的嫡系岳家军,以空鹰为主要兵力,江振宁统领的地雁军,还有主管海上一应适宜的蛟洲军,年初刚上任的将领叫作邹关兮。而二营所指,一是郭志勇麾下的踏白营,二是负责京郊城防的乌郊营。”
这不用他说,大雍全境的妇孺老幼都知道,无非是将军姓甚名谁不清楚罢了。
可李喧重点要讲的明显不是这个,匆匆几句话带过之后,封十三听见他顿了下,语气严肃道:“接下来说的“厂卫”之争,才是你们要留神细听的重中之重。”
原来帝王心术,无非权衡。
既然宫墙以内有禁军,那么宫墙以外就要有金吾卫,既然有了北都城里的兵,自然也要有北都郊外的乌郊营。
而撇去保家卫国守城门的将军士兵不提,同样是为君监察,有了来去如风,无孔不入的北覃卫,那么设立一个类似职权的不周厂,似乎也不是什么难事……尤其是在这不周厂的长官全是只能依附皇权而存的太监以后。
在饱受太监折辱的启平皇帝登基之前,不周厂可以说是结结实实压了北覃卫数十年。
当今圣上对太监可谓深恶痛绝,上行下效,北覃卫也随风而起,在这将近二十九年的时间里,当了不周厂二十九年的爹。
许是当初做皇子的苦楚岁月已经淡忘了些许,也可能是北覃卫近年的风头太足,不知收敛,在李喧口中,近五年不周厂的东风又重新腾起,隐约有要与北覃一较高低之意,厂公大监对卫冶自然没什么好气。
说到这儿,李喧突然问:“你们可还记得,那乌郊营的统领是谁?”
这个日前就已提过,陈子列下意识地抢答道:“是鲁国公世子赵邕……呃,我记得您还说过他是侯爷的世交好友。”
“是。”李喧又问,“那你可知道那岳云江的妻是谁?”
不待陈子列再开口,李喧自问自答:“是卫子沅,卫冶的亲姑母,老侯爷的嫡亲妹妹。”
话音未落,他看着两个少年瞬间怔大的双眼,自嘲笑笑:“你们瞧,如今大雍举足轻重,独当一面的几大势力,最为鼎鼎有名的几股都与卫家有关,更别提那些错综复杂的宗亲关系……”
封十三听到这,忽然有些不忍细听下去。
李喧意味深长地说道:“寻常人不敢说皇帝有错,但卫冶敢。他非但敢,还敢直言要灭花僚,要收帛金,严惩内贼。当然了,你我都知道,敢驳圣颜的是卫冶,而不是什么长宁侯,但这事儿你知我知,其实启平皇帝自己也知道,可心知肚明,终究也抵不过人心隔肚皮……越是手握重权的人,越不敢赌这个万一。”
“十三。”李喧说着,忽然叫了一声名字,单独问他,“现在你知道,他为什么非得要隐姓埋名才能护住你,又是为什么不敢赌这个万一了么?”
封十三脸色微微泛白,耳根血红,感觉自己那点儿实在可笑的心思几乎全要被人看光。
先前年少早慧,百般算计,也不过求一个温饱果腹,哪里敢奢望世上会有人为他上这份心?封十三从未想过会有人待他至此,可眼下偏偏成了真,胸腔内涌动的情绪复杂难辨,晦暗不明的妄念与痴心妄想不断翻涌,几乎快要把他溺毙在一片虚无缥缈的大荒里。
在这样动静皆错,进退维谷,只言片语就足以挑拨圣心的境地里,卫冶都敢毫不犹豫地保下他。
难道他封十三那点儿分毫不值的真心,被骗被瞒的那丁点儿委屈,就真能弥足珍贵到抵过这样大的恩情?
封十三蓦地闭上嘴,这下是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他眼下是又痛苦,又自责,可一想到即便如此,卫冶还是留在了他的身边,就算是筹谋些什么,他竟然也可耻地感到一阵安心。
人要用什么来衡量恨呢,用这些年求而不得又不忍落下的爱吗?
封十三此刻浑身颤抖得发软,心里也一阵酸涩,他无比恼火又很是淡定地心想:“我完了。”
大概少年人长大成人,都必须得经历这样痛彻心扉的一遭,这份心情不仅让他彻底沉下心,每日勉励自己,还一直伴随他不由自主、且毅然而然地跟着卫冶迈上了回北都的路。
尚有月余才满十四的少年自此摇身一变,从鼓诃逃犯,成了忠良之后。
待囚车归拢,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