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四章 分兵还是合击(1 / 3)

加入书签

兵法上说:“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

虽然这压力都在周瑜、孙权、张昭头上压着,但是董袭等人都在江东这里吃饭,自然也要考虑更多,尤其是董袭等人算是单独镇守一路,由不得不担心。

善于用兵打仗的人,兵员不多次征调,粮饷也不用多次转运。各项军用从国内征取后,粮草补给在敌国就地解决。这叫就食于敌国。

北方的游牧民族没有学过兵法,但是也是因为自然条件和本民族的生产方式,自然而然的实行了这样的方略,古代历史上不知有多少中原王朝的皇帝因为这个苦不堪言。

因而,明智的将领总是力求从敌方夺取粮草,从敌方夺取一钟的粮食,就相当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钟;就地夺取敌人饲草一石,相当于从本国启运时的二十石。

董袭他们承受了这么久的压力,终于要把压力转嫁到豫章刘备身上了。

从这一点来看,无论胜负,似乎都是会对豫章的民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既然都督军令已经下达,我们明日立刻起兵,兵发乐安县!”

董袭下了决定,陈武没有意见,他本来就只是来送情报顺便约好时机而已。

但是贺齐却有不同的想法,“元代将军,不如我等兵分两路?”

“兵分两路?”

董袭、陈武和朱桓都诧异的看着贺齐。

贺齐顶着众人的诧异,笑道:“如今敌将难对付的就剩下一个张飞,想来我黟县与歙县各有丹阳精兵一万,山越战士五千,又都有两员将军统领,无论那一路遇到张飞,都不可能会被击溃。”

“所以不如兵分两路,我等于一处万一碰到张飞,纠缠起来就是浪费时间,兵分两路,最多只有一路会碰到张飞,另一路兵马则长驱直入,岂不妙哉。”

贺齐的想法很好,毕竟张飞只有一个,都督既然提醒要小心张飞,那不如就兵分两路,张飞肯定没办法分身。

“何况,黟县位于鄱水上游,趁势而下,顺流而向西南,直入鄱阳湖,北可与都督夹击关羽,西可借水网攻打海昏县,南昌县等地,直击敌军腹地,也可围魏救赵,减轻都督压力,又就食于敌,大利江东啊。”

贺齐分析了一番,陈武倒是点头认可,因为他驻扎在黟县,那里确实可以借助鄱水直接西南而行,攻打到鄱阳。

但是还是担心的说:“孤军深入,太冒险了吧......”

贺齐不以为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富贵险中求嘛!”

陈武和朱桓被贺齐说的心动,但是董袭却没有发表意见。

当众人看向董袭的时候,他才摸了摸胡子说道:“我两军分兵,各自一万丹阳精兵尚且不怕张飞,若两军合击,战将五员,兵马三万,哪里还会怕张飞。”

“依我看,不如合击,速胜张飞,免得两军分散,兵力薄弱,反而与敌军纠缠起来。如果军队因久战疲惫不堪,锐气受挫,即使睿智高明的人也难以收拾好这个局面。用兵打仗,只听说计谋不足但靠神速取胜的,没有见过有计谋却要长久作战的。”

董袭不同意贺齐的想法。

贺齐就是想拼命,然后兵行险招去立下大功。

但是董袭必须考虑这一战对江东,对孙权产生的影响。

他要先稳扎稳打,能取一分利,就是帮孙权强大一分,主人翁的意识比贺齐要强,这也是对于孙权的团队的归属感在作祟吧。

忠心度不同的人做出来的选择自然也不一样。

董袭道:“兵贵胜,不贵久。作战还是要速胜,大军压上,摧枯拉朽。”

“刘备主力已经被都督牵制,我们三万兵马,放在哪里都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了,何况,这些兵马还都是精兵。刘备即便有两个张飞又能怎么样呢?以一敌万到底是不可能的!连项羽都知道武勇不过是十人敌。”

“打仗还是要靠兵强马壮!张飞?不行的!”

董袭说到这里,贺齐又道:“若遇到张飞,他见我军势大,避而不战,紧守城池,岂不是不利于速胜?旷日持久,白白浪费了都督的坚持,如之奈何?”

这倒是一个问题。

董袭也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若张飞真做了缩头乌龟,紧守城池不出,那还真不好办。

攻城,往往都是很难的。

“若真遇到张飞避而不战,再分兵不迟。”

董袭想了半天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又道:“都督既然提醒我们小心张飞,自然是应该早就想过这些,何况一开始就是让我等合力进攻,如今既然没有做出其他的安排,那就依照命令行事也就是了。”

董袭拿出来了周瑜一开始的吩咐,众人也就不说什么了。

“子烈,你这就返回告知幼平将军,让他立刻发兵来浙水对岸汇合,我们一同攻打乐安县。”

“喏。”

陈武一声答应,也不多做停留,与众人告辞之后,就连夜往回赶。

歙县就在浙水北岸,可惜浙水是往东流,不往南去,此去乐安县也没有什么水道,只能走陆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