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生情(2 / 2)
常常聚在一起吟诗作对、吃酒玩乐。
大约过了一个多时辰,姑娘们和宝玉如约而至。黛玉早前就拜托紫鹃的兄长,在外面酒楼里订了几副席面。又让花洲做了几份糕点添桌,还给各个院子的主子送了些。
收到糕点的贾母得知黛玉今日宴客,又将自己私藏的果酒拿出来给她。如此一来,这次宴席也算是隆重,到配得上是除服宴了。
因有孝在身,这两年里黛玉极少和姐妹们一同饮酒玩乐。这次的宴席,到给了几位姑娘和宝玉机会,可着劲儿对着她敬酒。不过几息,她便面带红晕,有了薄醉之态。
沉浸在一片莺啼燕语中的宝玉,正忙碌的不知如何是好。
他一会看看顾盼神飞、恣意爽快的探春,一会又看看雪肤花貌、肌骨莹润的宝钗。还有端坐一旁自成一派的惜春、迎春也不容他忽略,一双眼睛简直用不过来。
恰逢此时,他回转目光却瞧见,两年里未曾与他大肆玩笑过的黛玉。此刻金钗摇晃、美眸斜睨,正在迷迷蒙蒙间与探春打闹嬉戏。
窗外有光倾泻进来,覆盖在她慧黠灵动的笑颜上。猛然间宝玉只觉身体里的血液在沸腾燃烧,心跳急促如擂鼓。好似只有望她一望,才能止住这种要命的悸动……
时下乃三四月份,大观园内桃花泛滥,许多花瓣被风吹下,弄得满地都是。
见这些花瓣有的被乱步踩踏,有的挤在臭水沟里腐烂。黛玉心下不落忍,便带了花锄、花囊、扫帚出来,想要将它们葬进土里。
若是能随土而化,也算干净。
她独自来到沁芳闸边的桃树林里,对着满地的落英缤纷开始收拾。待她好不容易做了几个花冢后,已是疲累不堪。
那边的桃树林旁有一堆乱石,黛玉想着过去歇上一歇。谁知才刚走近,便瞧见宝玉捧着本《中庸》正看得入迷。
要知道宝玉一向不喜读书,尤其是那起子四书五经。姐妹们谁要是说些劝他上进读书的话,他必然同其翻脸。
如今却主动捧起书读,还这般如痴如醉,连她过来都未曾发觉。这让黛玉如何不好奇,于是她悄悄放轻脚步,走上前去一把将书夺过。
迎面便瞧见“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知音者芳心自懂,感怀者断肠悲痛。”等词句。
一时之间,只觉其中词藻警人,余香满口。
她再顾不得与宝玉说话,拿着书坐在石头上看了起来。宝玉看她与自己所好相同,也不恼她刚刚吓了自己一回,只坐在一边等她看完。
不过一顿饭的功夫,黛玉便将这书上的十六出全都看完了。她将包着《中庸》的书名掀开,瞧见里头明晃晃的《会真记》三字。
瞧她一口气全都看完了,宝玉便笑着问道:“林妹妹,你说这书好不好?”
“到是个有趣的。”还沉浸在书中的黛玉,敷衍着回了一句。
得到自己想听到的答复,宝玉更加开心,也就不知分寸起来。“我就是那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这话到让黛玉听个清清楚楚,霎时间羞恼连带着股不明的意味袭上心头。她顿时耳廓通红,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扔下一句“是要死了,满嘴胡吣。”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才出口就惊觉不妥的宝玉,见她果真恼了,忙要上前追赶赔礼。却被才找到这的袭人给拦下了,说是贾政找他。
宝玉就算是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让贾政久候,只得先撂下黛玉去前院了。
这边黛玉独自从沁芳闸边往回走,心里还在为那本书的内容感慨缠绵。一时想到张生和崔莺莺的情真意切,一时又想到自己和宝玉从小一起长大,过会又后悔自己不该胡思乱想。
正纠结间,却听到梨香院里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正是贤德妃省亲时府里买下的戏子,在里面练习戏文。黛玉对此毫无兴趣,只管继续往前走,可仍然有那么一两句飘进耳中。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乍听之下,黛玉不由心道:“原来戏里也有好文章。”
又听到“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两句更是让她心动神摇、如痴如醉。
她蹲身坐在一块山石上,将“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这几个字,放在心里不住细嚼。
又想起生病时,宝玉一日三顿地问候;伤心时,他赌咒发誓地哄劝;想家时,他日日出去搜罗的南方土仪。
霎时,心中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慢慢滋生,恰如二月嫩草初生,顽强地破土而出,竟挡也挡不住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