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捧角艺术(求月票) -(2 / 3)
的演员唱的太好了,来表达自己对演员的喜爱!
当然,现在的娱乐圈里也有捧角儿的说法,就好比粉丝们的应援,送礼物之类的,但是,现在的捧角儿都是流于表面,和民国时期的捧角儿相比,这都是小儿科!
戏迷喜欢角儿的最终形式,就是捧角儿!
当然,捧角儿你也得有捧角儿实力!
你一个卖菜的想要捧角儿,你总不能弄两筐白菜扔到舞台上吧,估计被打出去的可能性更大!
所以,每一个捧角儿的人,必定都是身家不菲的存在!
而捧角儿又细分为很多种,前台捧,后台捧,文捧,武捧,艺术捧,经济捧等等,期间又相互穿插,搭配混用!
什么叫文捧?
就是戏迷们搜肠刮肚,落尽世间美妙之词,着文、作诗、集册、题匾,甚至在报纸上连番的撰写对这位演员的艺术的喜爱!
这必须要是那些有文化的人才能够做到的!
什么叫武捧?
就是预定包厢,或者预定座位,只要角儿一登台,句一个好!
不过,这种捧,对于演员来说,利弊各半。而且这种捧角儿的方式,大多数都是演员自己请人来捧自己。
而且这些演员大多数都是那种半红不红的角儿!
过去有一位京剧演员被人戏称为“烂肉面”!
什么意思呢!
他的艺术可以说差强人意,但是,每次演出的时候,
只要他一出场,
那些对这位角儿不了解的戏迷,还以为这是什么了不起的大角儿呢!
但是,唯有那些经常看戏的人才会小声的滴咕,“嘿,这“烂肉面”又来了!”
这“烂肉面”说的既是
所谓的烂肉面,是只在过去京城的“二荤铺”或者小饭摊儿上专门出售的一种面食!
就是用猪肉打碎了之后做的卤子,而这些猪肉都是切下来的边角料!
这种面食最便宜,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本章未完!)
第一百八十章捧角艺术
,就是一种难得的美食了!
而这位被人称作“烂肉面”的演员,本身也没有什么钱,所以,只能请了一群人来捧自己,而代价就是每人一碗烂肉面!
不管是文捧还是武捧,都算得上是前台捧!
而后台捧,那就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了!
这是戏园子老板或者后台管事才能做到的。
无非就是把角儿的戏码儿往后挪!
能唱大轴儿的绝对不唱压轴儿,能唱压轴儿的也绝对不去唱倒三!
再有一个就是在水牌子上,把角儿的名字尽量靠前,而且还要写的大如斗!
这种捧角儿的方式,不是很常见,因为这不利于后台的稳定!
而所谓的艺术捧,就是帮角儿到处淘换戏本子,改编戏词,说戏,择毛病。
这种人,几乎每一个大角儿的身边都会有!
梅兰芳的身边就有齐如山。
梅兰芳大部分的新剧,时装剧都是由齐如山亲自操刀的!
梅兰芳和齐如山亦师亦友,可以说,如果没有齐如山的帮忙,梅兰芳未必能有今日的成就!
程砚秋的身边有一位翁偶虹。
《锁麟囊》这出成就了程派艺术的京剧,就是出自于这位京剧大作家之手!
翁偶虹不但给程砚秋写了《锁麟囊》,一生创作整理剧本多达上百部,不少京剧大师的作品,都是他创作出来的!
最了不起的,就是这些艺术捧的人,每一个都对京剧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最后一个经济捧就不用多说,就是花钱!
而捧角儿最开始是一个人,然后几个人志趣相投,起先就是因为角儿的某一个唱腔或者某一个身段,大家聚在一起聊一下!
后来话题的范围就越来越广了。
甚至连角儿的祖宗三代,某年某月某日在某地唱的某出戏,某句用的什么腔,都如数家珍!
就跟现在的年轻人一样,说起自己的偶像,什么血型,星座,喜好,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再往后就生成了团体组织,他们有书面章程,定期举行会议!
跟现在的粉丝群差不多,但是更加的规矩。
捧梅兰芳的有“梅党”和“梅社”。
捧尚小云的有“醉云社”“听云集”“尚友社”。
捧荀慧生的叫“白社”,这是因为荀慧生早年的艺名是“白牡丹”。
这里面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当然,玩笔杆子的剧评家必有几位。
角儿的演出预告一贴,他们就撰文投送报社,所言无非溢美之词,既为票房做了广告,又对舆论做了导向,算是预热。
一散戏,笔杆子又赶回家写这出戏怎么怎么好,角儿在台上唱的怎么怎么棒,当晚就送至报馆。
清末民初大琴票陈彦衡说过:“观剧家对演剧家贵有监督纠正之责,而非徒事赞扬称颂之能。梨园老角儿能享大名,得力于观剧者砻磨,正自不少也。”
1913年,梅兰芳第一次到魔都演出,那一年,梅兰芳才19岁!
头牌王凤卿为了提携梅兰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