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熙熙攘攘(1 / 3)
大唐的子民历经了八年的战乱磨折后,急需这一场欢畅的大庆。这八年,让多少人原本顺遂的一生变得坎坷曲折,从腰缠万贯到一贫如洗,从安居乐业到颠沛流离,从儿女绕膝到家破人亡。此时此刻,一切都过去了,幸存的人虽然还未从悲伤和痛苦中缓过神来,但生活还得继续,此时,一场热闹的大宴将会无比抚慰民心,重新燃气人们对未来的希冀。所以李邈对此非常重视,终日游走都堂和工部礼部的省部内,既要和尚书省议事商定方案,又得埋头和各部司抽调的官员准备各种筹备工作,丝毫不敢懈怠。花萼相辉楼的复建监管,大宴礼程制定,人员招募,件件桩桩,都极为劳心劳力。是以在王府内,鲜少见到郑王的身影。
虽是没有李邈相陪,小渔倒也没闲着。长安毕竟是天子之都,小渔在这里见识了不少过去只在医书上见过的珍贵药材,又因不花自己银子不心疼,便尽数搬回府去,依着药理试着炼制药丸。虽说是练废了一些,但成功的也不少,于是小渔又高高兴兴入了不少精致瓷瓶用来装药,分门别类装好,所有药瓶上都贴了两张小红纸,前边的写上风神二字,后面的写上药丸的药用和服法。全部封装妥当后,便托付阿仝暗暗拿到长安名气最旺的药材铺乐仁堂高价卖了。阿仝初时并不乐意,在同小渔把分账比例谈到五五的时候,态度忽然大转折,殷勤了许多。小渔此时虽心痛得快滴出血来,但苦于自己在长安人头不熟,也只能忍痛答应。小渔哭丧着脸,望着阿仝,摇摇头道:“没想到你竟是这种人,唉!”阿仝微微皱了皱眉,显得那原本下垂的双眉些微平顺了些,道:“啧啧啧,某也没办法呀,毕竟某虽在长安呆这许些年,却仍寄住王府,连个宅子都没置办呢。”
小渔将一口老血硬生生吞进肚子,对着阿仝行了个叉手礼,咬牙切齿道:“少侠所言极是。”
这药人称“风神丸”,因为卖相好,药效灵,虽然售价极高,但仍十分受达官贵人的追捧,一时间一丸难求。于是小渔和阿仝也赚的了个盆满钵满,炼药也愈发起劲了,可当真算得无本万利。只可怜这正经东家李邈被蒙在鼓里,迷迷糊糊地当着冤大头。
一日,小渔正咧嘴沉浸在药炉前,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小渔抬头一看,来人正是升平。
“哟,公主殿下,稀客稀客,进来坐坐。”小渔道。
升平掩着鼻口,拧着眉头,扇着小手,嫌弃道:“你这粗鄙之地,我是半分也不愿踏入。”
小渔却不生气,从身后摸出一个药瓶,在升平面前晃了晃,得意道:“我听说呀,最近有一种药丸,服之可以美肌润颜,在长安城的贵人娘子间很受欢迎,不知公主可有耳闻?”
升平望着瓷瓶上的风神二字,恍然大悟,惊呼道“啊,难道这风神丸竟是你制的!”
“正是本神医,送你啦!”小渔豪爽的将药瓶递出。
升平一时有些愣神,竟是没接。
小渔伸在半空中的手晃了晃,“怎么啦?不想要?那算啦?”
升平回过神来,一把接过瓶子,道:“这药也不知是不是徒有虚名?我且勉为其难的试试。以免其他娘子受骗。”说完便旋身走开,到门口时,忽得停下了脚步,道:“明日辰时,我来接你去东市。”
小渔疑惑道:“去东市作甚?”
升平上下打量了一下小渔,嫌弃道:“还不是王兄,不知吃错什么药了,非得带你去千秋节,你看看你,成日穿得似个街头小厮,终是失了我们郑王府的体面。只能劳烦本公主带你去东市定制套像样的衣裳。”
小渔俏皮的行了个插手礼“是是是,小人谢过公主殿下。啊对了,我的身份要对人保密,不然被人知道这药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医师所制,便卖不上价了!”
“世俗。”升平皱了皱眉,速度离开了西厢。小渔苦笑着摇摇头,心道这别别扭扭的性子倒是眼熟的很。
长安分东西二市,西市胡商云集,南来北往的稀奇宝贝都聚基于此,有些摊位前,还有满头小辫的胡姬风流的跳着胡旋舞招徕生意。小渔自打来了长安后,只要得空,总要溜到这来,一是为了找药,二来这里就像一个微缩版的敦煌,让客居此处的小渔倍感亲切,一解思乡之情。今天升平带小渔要去的,则是靠近兴庆宫的东市,同西市不同,这里要安静的多,只偶尔可以听到三三两两闺秀们的轻笑之声。这里汇集了全大唐最顶级奢华的商铺,小老百姓一般不常来,却是达官贵人最爱逛的地方。她俩要去的锦绣坊又是东市最有名的一家绸缎庄,拥有一身锦绣坊出品的衣裳不知是多少娘子的梦想。
小渔哪见过这阵势,看着琳琅满目的各色绫罗绸缎,一时不知从何下手。
升平挑了挑眉,凑到小渔耳边小声道:“哎呀,真是没见识,这就把你唬住啦,跟着本公主,带你见识见识上等货。”说完直接带着小渔进了后厢。
后厢的料子果然更是华丽,小渔砸砸嘴,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之情。长安城内没有一个小娘子可以逃过锦绣坊的魔力,即使小渔也不例外。她环顾一周,对老板殷勤的介绍充耳不闻,径直走向一匹蜀锦。这片蜀锦看似寻常,没有团花藻纹装饰,奇就奇在底色是自青至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