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第 152 章(2 / 2)
操持了。”
连日赶路后整个人都焉了的郎君低声说道。
赵云想了想,放下了手中木箸,正色说道:“河东豪强猖獗,尤以卫氏、范氏为最,太守尚不可制,君侯一来便得罪其一,并非好事。”
尤其是河东陷入混乱,要抵抗郭援高干西征军,仅凭他们手中这些部曲,又或者是钟繇与长安的兵力,恐怕远远不够,还需借助外力。
“得罪便得罪了,”荀晏笑了笑,仍是不以为意的模样,“心不在此,纵是讨好又有何用?”
“郭援半月连下河东六城,若有抵抗之意,何至于此。”
赵云默然,随后又道:“进城前,云观城外有民兵数千,训练松散,战意寥寥,城内诸公亦无死战之意,反而皆有退缩求和之色……”
“以我观之,安邑非久留之地。”
他直白的说道,若非同道中人,此时留在安邑反而是危险,谁知其中有多少人与袁氏有勾结。
“将军所言甚是,”荀晏颔首,“说不准还有人想着提我去见袁绍呢。”
若是时间不急,他还有空与这些人慢慢周旋,只是如今郭援都快打到脑门前来了,他实在没精力也没时间与他们玩些阴谋诡计了。
他从一旁摸索来了纸笔,信手在其上作画,寥寥几笔却是让赵云看得眼前一亮,不由心下暗自赞叹眼前这人这手堪称一绝的绘图手艺,徒手便能绘制一郡舆图,也不知脑子里都记了些什么。
“晏不通关中地形,不过信手所作,看个大概罢了,叫子龙见笑了。”荀晏一边勾勾画画一边说着。
简单却又明了的舆图展现在眼前,钟繇领兵与呼厨泉对峙于北边的平阳,郭援高干东出壶关,一路西征,已下河东几乎半郡。
赵云指尖滑过,心下沉凝,若以此势,河东几乎有全郡沦陷之兆,关中诸将若见这般形势,怕是会利索的放弃河东,乃至于转投势头更强的一方。
倏而,他眼神一凝。
“将军?”
赵云缓缓呼出一口气,“我少年时曾游历关中,经皮氏县,其地形险要,乃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若先占此地,可保河东一线。”
荀晏垂下眼眸思忖了起来,没有犹豫多久便拍案说定,“那便请子龙领兵急据皮氏。”
赵云诧异抬眼,“荀君如何自处?”
他们带的兵就那么些,应许麾下尚有一部分兵,只是他们带着辎重,赶不上他们一行马不停蹄兵不驻步,若是再分兵,未免过于局促。
“留我几十骑护卫便可,”荀晏随便掰着手指说着,“可向太守借点兵,北上一会郭援。”
见赵云面露不赞同之色,荀晏顾左右假装无事道:“王府君会借兵的。”
“何以确信?”
“子龙可知王府君何以封为镇北将军,位居列侯?”荀晏自问自答了起来,“陛下东迁落魄,盖得王府君奉献绵帛,遂得以封侯。”
王邑未必心向曹操,心中却定然有天子,只要有所念,那便可以突破,况且他来借兵,王邑有何理由不借。
“北上仍是太过危险。”
赵云皱眉道,往北边走便是河东的主战场了,身边皆非亲信而行于险地,何其危险。
“我尚有一策,”荀晏含糊说道,又指了指身前饭食,“要凉了。”
只是这一策比较看脸。
赵云看了看对面那人碗里几乎没动多少的饭食,突然就感到了前途渺茫的苍凉。
荀晏也低头看了看,顿觉头疼,方才热乎的时候还好,如今凉下来,一层厚厚的油脂浮在上头,闻之腥膻。
……多谢王府君实诚的招待。
他艰难的用木箸挑拨了一下,正欲品味一番时,身前碗已被人拿走。
赵云拿走了他的碗,年轻的将军只得叹了口气,“只待君侯令下,我便前往皮氏。”
言下之意却是默认了荀晏的布置。
“我去唤人上一碗清粥来。”
赵云有时候感觉眼前这人快成仙了,一路上几乎没看见他吃多少东西,干粮粗砺塞不进,喝的药怕是比吃的饭还多,喝不下肉汤也正常,他先前倒也未曾注意。
荀晏放下了木箸,发自内心的感谢小赵将军拯救他于水火。
年轻将军的背影从视线中彻底消失,他没有骨头似的倚在案几上,执起方才画的简易地图,推演了一遍又一遍后才迟疑的放下。
关中的夏闷热难受,他昔年在长安时就很不喜欢,如今更是觉得闷得胸间透不过气来。
……为了人身安全,要不他先把军医叫来调整一下后续方案。
屋外忽有人叩门。
不是送饭的也不是军医,是王府君的侍者。
“明府欲明日为君侯接风洗尘。”
那侍者如是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