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 52 章(2 / 3)
如此肆意妄为,也多是仰仗他后方牢固,他相信他放在后面的人能够守住,令他没有后顾之忧。
“明公决而能断,用兵如神,彧不过行份内之事而已。”
荀彧说道。
曹操失笑,随后正色向面前之人长辑至地。
荀彧一惊,但拗不过这将军一股子蛮力,生生受了这一礼,只能连连摇头。
二人谈笑间进城,曹操是素来不拘于礼数,荀彧则是紧张过后陡然松懈,也不由放松了一些。
此时城外却有兵士策马而来,风尘仆仆,面色憔悴,不知是赶了多久的路,只是精神却出奇的好。
“曹公!曹公!”
他不知礼数的大喊道。
曹操此时心情正好,也不恼,令人将他放行而来。
“董贼伏诛矣!”
那兵士哆嗦着下马喊道。
身旁安静了一瞬,随后炸开了锅。
“什么!董贼伏诛?”
“这等国贼终于死了!应大宴三日以相庆!”
“什么三日?得三月!”
听到的将领皆大声叫好。
曹操也大喜过望,他急忙问道:
“何方义士所为?”
“乃……乃颍阴侯刺杀……”
那士卒开始大喘气,听得人心痒痒。
颍阴侯?
曹操自忖熟知各方诸侯,却未曾听过这位,昔年高祖曾封灌婴为颍阴侯,世代相传,可惜灌婴后代已绝,这一爵位也不再有了。
“天子新封颍阴侯,荀晏荀清恒!”
那士卒终于喘完气,才想起诸位应该不知晓这位新封的颍阴侯,忙补了一句。
荀清恒?
曹操乍听一惊,他印象里这还是个和他家儿子差不多大的孩子,他下意识看向了身旁那位荀氏族人。
荀文若仍然浅笑着,只是依曹操看,火光下他这个笑容莫名有些让人心底发冷。
“文若……”
他笑着想要拍一拍荀彧的肩膀,却不知为何收住了手。
“明公何事?”
“无,无事。”
曹操收回了爪子,镇定的说道。
总感觉有些不妙。
————
长安如今还沉浸在国贼伏诛的欢庆之中,没什么人在意朝堂上几次不大不小的冲突,更无人在意如今惶惶不安,迟迟得不到处置的凉州人。
郭嘉便是在这个时候辞行的。
“晏晏若是觅得良主,可别忘了知会嘉一声。”
那青衣的郎君不舍的抱着人说道,若是不知晓的见到他这般模样,还以为他要经历什么生离死别似的。
荀晏一脸安详,他到现在都不明白,小时候那漂漂亮亮,话少可爱的小伙伴长大了怎么会变成这般模样?
这就是岁月是把杀猪刀吗?
“奉孝究竟为何来长安?”
他扒拉着那人的手,漫不经心般问道。
郭嘉歪了歪头,嘻嘻笑道:
“嘉素来喜好结交豪杰之士,如今来长安……收获颇丰。”
“奉孝莫要真学了那孟尝君去。”
荀晏说道,他的手中不知何时把玩着一只素色的银钗,上头是一只精巧的蝶翼样式。
郭嘉下意识摸了摸袖中,却发觉里头少了样东西,他也不觉尴尬,自顾自从荀晏手里拿回了那只钗子放回去。
“嘘,这可是嘉和一位姐姐的小约定。”
他说道。
荀晏挑眉不语,知道他不愿明说,便也不问了,心下却对他的一些行踪有了一些朦胧的猜测。
郭嘉余光瞟到外头荀攸的身影,这才收起来那副浪荡的模样,他低声说道:
“长安不可久留,清恒也应早日离去,司徒犹豫不决,凉州兵马迟早生变。”
王司徒对待凉州派系之人的处置迟迟不下,早些时候吕布曾上言尽杀董卓部曲,司徒不允,可他也没有赦免这些人的意思,如今吊得不上不下,能给那些凉州兵愁死。
“待公达事了,我等便去冀州。”
荀晏答道。
王允欲留二人为京官,荀晏尚可推说年纪尚浅,荀攸则和那老狐狸打了好一会太极。
可能是被刺董失败这件事教育了,大侄子性情没有以往那般执着,这次荀晏一提他也便同意了,也不知是真觉得无能为力,还是已经看清了些什么。
王司徒确实一心忠于汉室,但他性情刚愎,往日里董卓在时还看不出,如今董卓一去,大权独掌,却愈发显现出了他性格之中的弊端。
蔡邕一事便是前车之鉴,昔年荀攸下狱,蔡邕也曾为之求情,如今他患难自然不可不顾,可他叔侄二人同王司徒也算有上一些刺董的战友情谊,却依旧无法劝动分毫,最终竟是荀晏一怒之下砸了司徒的屋子,可能是一时半会把司徒大人震住了,勉强捞了蔡邕一条命回来。
只是他和王司徒脆弱的友谊可能破裂了。
有辱斯文有辱斯文。
荀晏念叨着。
[没什么斯文了,你的名声已经快要荆轲化了。]
清之笑嘻嘻。
“尽早离去,迟则生变,”郭嘉迟疑了一会,还是说道,“那贾文和非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