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齐楚纷争(九)许君丧礼(1 / 2)

加入书签

诗曰:不吊昊天,乱靡有定,诸侯交兵,闻丧则止,礼也。

因为许君意外之丧,诸侯大军伐陈之事只能再往后延,一切以治丧为先。

齐国为显示“顺我者昌”之意,还特地派出使者快马加鞭前去王畿请示周王室,希望能以“殁于王事”的说法,将许君姜新臣的葬礼规制再加二等,以侯爵之礼下葬。

若是周王室同意了此事,便也代表此次军事行动是得到王室认可的,齐侯率诸侯联军出征便有了代天子征伐之意,请示周王室便也有这个试探意味,标榜自己是王师。

而陈国因为自己的小利而阻挠王师行进,这也给齐国提供了征伐它的理由。

许是料到周王室日后还多有仰仗齐国之处,在这种事情上应该不会刻意刁难,因而管仲却是让人先行将葬礼的准备工作皆按侯爵的规制操办起来。

果然,半月之后,使者传来了周王室的准信,周天子果然应许了此事,还特地派了自己的臣子前来吊唁。

《礼记·王制》: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诸侯五月,同盟至;大夫三月,同位至;士逾月,外姻至。

因为交通的落后,往来吊唁的使者在路途上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所以往往需要停棺很久才能下葬。停棺如此之久,尸体的保存自然成了大问题,所以《周礼》中便记载有专门的冰人一职,《诗·七月》也言“二之日凿冰冲冲”。

同时对亡者的称谓也因阶级高低而有所不同,“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礼记·曲礼》)

诸侯薨,同盟至,也就是说交好的诸侯及各国大夫都来吊唁就可以了。而如今更许国交好的诸侯联军也都在,所以这到也省时省力了,不用再往各国报丧,来回奔波。

将许君姜新臣的尸体以冰块冷冻,送归许国后,齐侯也亲自率领着各国诸侯和大夫,前往吊唁。

来到许国后,齐侯先从许国的诸多公子中指定了一位靠向齐国的新君,名为姜业(许僖公)的公子,让他作为此次治丧的主理人。又对他好生勉励了一番,算是表示对他即位的支持,也免去了许国诸公子争位的内乱之忧。

从此,新的许君姜业便为齐侯马首是瞻,之后的多次诸侯联军,许国国力虽弱,却都有参与其中。

在齐侯的支持下,新君姜业压服一众叔伯兄弟,得以以继承人的身份正式主持了国君的治丧仪式,接受了各国诸侯、大夫们的一一吊唁。

于正自也跟着卫君姬辟疆一同去了,望着躺在棺椁中的姜新臣,也就是许穆夫人的丈夫,于正却是一刻也不想多待。

不是对他有什么意见,而是因为灵堂之上不时飘来的那一股腐臭之味,令人作呕。

没办法,伐楚的战事从春季一直延续到了夏季,所以如今正是一年中炎热的季节,而此时的防腐技术毕竟落后,即便有着冰人一直不停地添加着冰块,也只能稍稍延缓尸体腐败的速度。

结果,从楚地送归许国已是半月,操办丧礼请示王室又是半月,再加上接受诸侯及大夫的吊唁至少又要半月,如此之久,尸体内部自然已是开始腐败。

见此,也只能加快吊唁和治丧的速度,好将许君早早下葬。

周人也不是完全不懂变通的,虽然礼制中规定了挺尸的时间,但是根据天气的不同,也可以有所变通,总不能让国君的尸体爬满蛆虫的出现在宾客们面前吧,那像什么话。

于是,除了规格隆重之位,其余一切规矩只能从简,当然这两者有时是矛盾的,许国的君臣们常常手足无措。好在各国的大夫们都在,能一起帮忙参详一二。

如此,总算在许君臭气轰天之前,将他下葬了。

治丧吊唁完毕后,诸侯联军这才相继解散归国。

于正跟随着卫国的大军返回了卫国的新都楚丘,按照礼法,要先由卫君带着大夫们祭告宗庙,告知先祖此次战事的情况如何,祭祀一番之后,大军才可以真正解散,卸甲归田。

于正早被繁琐的礼制搞得不耐烦了,但又不得不一切照做,好在告宗庙之礼不像诸侯丧礼那么耗时,只一天工夫就完毕了。

许君姜新臣的死讯也先一步由许国的信使传到了卫国公室,毕竟两国是姻亲关系,更何况夫人如今在卫国。

作为归宁的许国夫人,许穆夫人如今处境十分尴尬。

她是许国明媒正娶的夫人,虽然无召归宁但是也并未与许君断绝婚姻关系,所以按礼说在丧礼之上,她是最重要的家属之一。

不过如今她久在卫国,两国路途遥遥,报丧的使者一来一回报信也需月余时间,而姜新臣在夏天却是不可能停棺这么久,使者前来报信的时候,许国已经在操办丧礼了。所以她名为许国夫人,却连自己丈夫的丧礼都赶不上,作为妇人来说难免会被人议论。

许穆公姜新臣死后,由他的嫡长子姜业继位,姜业乃是前夫人所生,并非许穆夫人的亲子,两者实际年纪也差不了多少岁。许穆公在时,姜业尚能尽人子的本分,执礼甚恭,如今许穆公也不在了,姜业也未必会多优待这个抛下自己父亲归国的年轻母亲。

这一点从许国前来报丧的使者的表现上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