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回 朝堂心思(1 / 2)
暑月炎热,不仅定远侯府有地方避暑,京中权贵无不纷纷找地方纳凉。包括皇帝陛下,带着后宫的贵人美人们和皇子、公主等来到九安山度个清凉夏日。
荷塘碧波轻漾,绿叶盎然清凉,随风伴来一阵阵沁香。避暑归避暑,政务不能停,君臣几人于水榭中议事。
“陛下,这是各郡县送来的武士名单,一个个威武勇猛,能力卓绝不凡。依臣看,其中必有用兵如神之良将,不输定远侯,可解我朝一将平天下的遗憾。”
客卿章含递上名单,欣然道。
“那倒未必,”伍太尉哼道,“抬举民间武士为将的例子年年有之,结果呢?不是一上战场便丢盔弃甲,命丧黄沙;就是在行军途中吃不了苦头,舍亲人于不顾独自逃命……”
在民间寻访将才不是什么稀罕事,因有诸多顾忌没有大肆宣扬罢了。这次,就算定远侯不提,陛下和朝臣们也会大力推行武举,招贤纳士。
然而,千军易得,良将难求。
自从改朝换代,周边大小诸国纷纷铤而走险派出围堵武楚,欲推翻凤氏王朝取而代之。
这些年来,战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着实困扰。
“大齐就像那蛭虫,死而不僵,触水成活。一听说定远侯旧伤复发,立马联合朱氏等小国举兵犯境。扶县、罗州等地洪灾不断,难民日益倍增,国库物资即将耗尽。
再这样下去,我朝恐无粮草运往边境。将士们没吃的,哪怕觅得良将,又该如何打仗?如何抵挡诸国大军?”
赵太傅郁闷道,
“唉,不知定远侯的伤势养得如何了……”
“您就甭折腾他了,行不?”伍太尉不想听到这三个字,“大齐那韩老儿连吃几回败仗,早已国库空虚。目前这阵仗不过是虚张声势,吓唬吓唬咱们罢了。
他想知道定远侯伤重的虚实,咱偏不让他知道……”
众所周知,大齐国主对定远侯是恨之入骨,巴不得凤氏王朝让他连年征战,累死在战场上。
既如此,武楚当然不能如他们的愿。
派遣新将领出征势在必行,既能让定远侯在后方养伤,又能让外邦吃不准定远侯到底怎样了。
大军压境,所耗费的物资极其庞大。
武楚只需养精蓄锐,让将士们只守不战,拖上一年半载。等诸国弹尽粮绝,自然会退兵。即便不退,眼看殿试的日子将至,到时让新将领出征一试锋芒。
哪怕出师未捷,至少拖延一些时间让定远侯养伤。在目前而言,定远侯活着比死了强。
“太尉此言差矣,治国之道,攘外必先安内。我朝内患不除,焉能全力一致对外?”赵太傅不服气了,“依臣看,那定远侯八成是装病!藉此养精蓄锐,趁我朝有大军压境时伺机而动!”
“他要动早就在南州时动了!何须等到现在回京坐困危城,受尔等算计?”
“你……”被直戳意图,赵太傅恼羞成怒,“伍太尉,你休得胡言!本官对陛下一片赤诚,天地可鉴!倒是你,身为太尉,却把所有希望寄托一人身上,导致朝中无将可用!
你对不起陛下!更对不起江山社稷!我若是你,早就一泡尿淹死自己得了,还有脸在陛下面前跟我吵……”
“嘿,好你个奸佞老儿,要不是你在朝中乱出主意误导陛下,我朝能死那么多将领?”伍太尉撸袖,“自己不知反省还倒打一耙,看老子今天不给你点厉害瞧瞧……”
“哎哎哎,好了好了,别吵。”眼见两人又为同一个人吵起来,丰元帝无奈打断,“来啊,给两位卿家一盏冰镇苦茶冷静冷静……”
天气酷热,容易使人脾气暴躁,须得降降火。
“陛下,太尉所言与臣不谋而合。”被点了名,一直不吭声的孟丞相道,“臣以为,眼下要紧的是把从灾区逃出来的难民安置好。让他们尽快恢复农耕,积财储粮。
等国库充盈,眼下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何愁他蝼蚁围城?”
届时,恐怕连定远侯这个隐患也能一并剔除。从此凤氏江山稳固,君臣亦能安枕无忧。
“丞相所言甚是,”章含笑道,“眼下的隐患是那些难民,规模虽小,星火亦可燎原,不可轻视。至于定远侯,眼看武试将至,侯府三郎武艺高强必能脱颖而出……”
一旦战况告急,他便是那出征的先锋。
他若得胜,乃武楚之幸;他若输了,定远侯这做老子的能坐视不理么?届时,不管他是装病还是真病,都得披挂上阵为武楚效力。
在百姓的眼里,前朝暴君的恶行仍历历在目。论行军打仗,服定远侯的将士很多;但要举事反朝廷,恐怕无人应和。
如此形势,他掀不起什么风浪来。
众口一词,赵太傅孤掌难鸣,只好怏怏闭嘴。
丰元帝见众臣再无异议,便下旨让朝臣们按丞相与太尉所言,全力配合施行。至于武试,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各地举行中。
等诸位卿家离开后,一名侍卫来到丰元帝跟前,递上一份文书。
“宋祭酒的孙子?”偷得浮生半日闲,丰元帝歪靠着凭几,示意对方坐着禀报,“听说此子六岁离家,在外边拜师学艺,习得一身好武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