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农医科 稳步前行(1 / 3)
“枣大人,这涿县屯共有三千户屯客供以开荒。按闲土面积推算,此地后期可容纳五千户屯客耕种,年后分成上缴之粮…”
“最少有十七八万斛。”
“少了,是耕牛不够么?”
“正是。”
一袭麻衣的尚武农业署署长枣祗,正在十余农署主簿的簇拥下,检阅着涿县南城外的屯地。此刻,大量屯客在远处开地。
而近处这片已经开好的耕土上,则已种下稻种,百余屯客正在田间除草。
用的是鸿顺二代铡草机。
这种类似于小推车、底部装有可调节高度刀片的装置,除起草来要比镰刀省事多了。农夫只需在后边推,就足以去草。
阳光灿烂,田地一片忙碌。
“耕牛这块我会想办法,涿县屯作为我尚武屯田制的首要试点,今年…”
“最少要入库二十五万斛粮!”
“这…”
放话施压后,枣祗面露淡笑,看着满脸难色的众农署主簿朗声道:“这没有多难,不是么?在我们万众一心的努力下。”
“多少艰难险阻已被破开?四月之前,你们敢想涿县南边这片布满锐石杂草的偏僻荒地,能被开成一片片耕田么?事在人为,有各位同僚事必躬行的认真劲儿…”
“二十五万斛粮,那都保守了!”
枣祗的话音抑扬顿挫、硬朗而又轻快。带有浓烈自信的声音传入各主簿的耳中,使他们的激情也不由被感染调动起来。
“各位同僚,可千万不要因我农业署名不见经传而小视这份差事!农业,乃一国兴盛之根本!帝王将相、士农工商,有哪个不吃饭?我们所行的不是一份差事…”
“而是一份理想,而是一份希望!”
环视着面色因激动而涨红的众主簿,枣祗掌握成拳、高举于天:“终日与土打交道,但我们并不低贱!相反,还应为此而感到骄傲!我们不畏马粪肥料之肮脏…”
“用刻苦钻研之技法,让田地多产出粒粒新粮,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我们,是伟大的奉献者啊!我们今日不断改革提升农耕效率,不比商鞅变法要来得卑贱!”
“宰相理政不畏艰辛、不惧得罪权贵。那我们,遇到困难就要屈服了么?!”
众主簿听声纷纷高举手臂,声嘶力竭的大喊道:“我等定会想方设法…”…
“提升农桑田事栽种之效率!”
“在此立誓,定要亩产一百八!!”
……
涿县南城,回春圣手堂。
与一层二层的人声鼎沸不同,四层顶阁落针有音。四五十名身披麻袍的年轻医师正坐得笔直,聚精会神的听着华佗讲课。
华佗今年四十四了,在这年代也算高风险年龄。然其面色红润、体态康健,说话中气十足,给人带来活力无穷的感官。
此刻,华佗站于大堂中央,拿着炭块在身前那张竖立的木板上书写着。
“露水,要在秋露重的时候,早晨去花草间收取。此物气味甘、平、无毒。切莫小看这露水,此乃润肺杀虫之药剂必需。”
“除此主要用途之外,还可制白花露,止消渴。制百花露,皮肤健好。制菖蒲露,晨洗双目,能增强视力。制韭叶露,能治愈白癜风,需每日晨间涂洗患处。”
众年轻医师闻言无不动容,惊呼道:“小小露水,竟有如此多的功效!”
“华先生,真不愧神医之名!”
华佗听声微微一笑,双目炯炯有神,和蔼开口:“天生万物,皆有其用。”
“我等医者,当以物尽其用,普渡天下被伤病所缠身的可怜人。如此…”
“方不负医者之名。”
众医师闻言连连点头,齐齐道:“先生,继续吧,多学些前辈的经验。”
“日后,也多救些可怜人。”
华佗见此,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只觉得确实没来错地方。在半年前,尚武郡的掌权者赵枭托人寻到他,言论一人之力终有穷,神医再神,孤身难渡千万人。
惟有将毕生所学,授于广大医师、遍地开花。只有懂医者多了,才能救治更多人。华佗一琢磨,想想好像是这个理。
别看他举手投足慢吞吞,可下定决心那叫一个雷厉风行,直接千里迢迢赶来尚武。万幸赵枭并没令他失望,两人初会…
便许下出资为他开个学堂、专门培育医师拯救苍生,不过一年多时日。
就有数百医者顺利出师,开始悬壶济世。虽年级小经验尚不足、大病还是难搞定,可小问题已是能自行处理。而民间最多的,就是这些小问题,别的不说…
医师变多终归是好事。
华佗内心踏实啊!
看了眼四座的预备医师,华佗脸上洋溢着喜悦,紧握木炭再次写了起来。
“锻灶灰,就是铁匠煅铁炉中的灰,含铁。气味辛、苦、微寒、无毒。”
“主治症瘕结块,治突长结块有效。若产后阴脱,也可用紫色锻灶灰加羊脂和匀,布包于火上烘热,熨患处,推纳使上。”
“土蜂窠,主治难产…”
……
涿县西城,军武天机阁。
天机阁坐落于涿县城的最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