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宝剑锋利否(2 / 3)

加入书签

看,可在下…”

“左右何在?!”

“把这黄巾奸细拖出去砍了!”

听到赵枭之言,贾诩面色一怔,随即便被气势汹汹冲入帐来的两名卫兵按倒在地、朝外拖去。贾诩见此,一时大惊失色道:“赵将军,你这是要干什么?!”

说罢,贾诩看到赵枭那毫无波澜的双眼不由一惧,他是真要砍了自己!惊惧之下贾诩终于开口喊道:“我从了!”

“将军我从了!”

赵枭闻言脸上寒意尽去,微笑道:“早这样不就行了?非要我动粗。”

“来,先生快坐,我们论事。”

其实对徐庶之类的刚强型谋士,赵枭还真不能这么做,只会适得其反。但对于贾诩这类爱己命好养生的保健型谋士…

不胁迫一下还真不行。

对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手段。

“阿牛、小黑,没事了去吧。”

“是!”

见两名卫兵抱拳离去,贾诩双眼咕噜一转,笑道:“将军所言之生死抉择,不过是不知该选择何大将军还是宦官集团。”

“在下愿献一策,为将军提供个思路,若是可行,将军之围可解。”

“那时,还望将军放我归去。”

赵枭见此微微一笑道:“先生且说,若危机解除,我自会放先生离去。”

贾诩闻言露出一丝笑意,缓缓道:“在下曾在董并州麾下任事,深知董并州一身浩然正气,定不会屈于赵忠张让之流。”

“现十常侍已初显颓势,哪怕以往双方接触较为和谐,但以董并州的眼光,定会选择正不断崛起的何大将军。毕竟,十常侍只有得到陛下宠幸才能得以大权。”

“这权是借的,一道诏令就可剥夺,把持朝堂已是宦官最高的上线。”

“而何大将军不然,因宦官结仇众多,其仇家全去依附何大将军。现大将军背拥四世三公的袁家、外附各地方大小世家,士林也为其出谋划策,其麾下…”

“更是还有五万精锐之师。”

“他的上线还远未达到,就已把宦官势头压下。在我看来,若无意外。”

“宦官必败。”

赵枭闻言双目一亮,这贾文和果真名不虚传。简简单单一席话就把双方局势分析的透彻,然而史上也确实如此。

宦官到后期,根本搞不过有袁绍及众世家英杰辅佐的何进。要不是何进太自信,孤身莽皇宫被乱斧砍死,灭宦官…

简直轻轻松松。

贾诩是妙人,想说董卓眼光还行定会趋炎附势,还要先加个浩然正气。

怎么都会留些余地。

“先生之意是要我投何大将军?”

“非也。”

贾诩闻言摇了摇头,狡黠的看了眼赵枭道:“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就是我们把任何事物都考虑进去,也难免有意外。”

“将军要投何大将军,但不能是明投,而是暗投。但究竟投不投…”

“还得看以后。”

“还请先生赐教。”赵枭盯着贾诩,只感到这人确实很有东西。不管接下来贾诩讲的行不行,都不可能放他走了。

“若不出我所料,此刻董并州应已暗中前往何大将军府上了,何大将军定会欣然接受其投诚。明日将军进京面圣,朝堂上定会见到何大将军为董并州表功。”

“甚至今日夜里,何大将军就会遣心腹来营,以董卓之事劝说将军投诚。”

说着,贾诩淡淡一笑道:“此时,将军若应下没什么好处。因董卓是亲自去投,表现出了诚心,而将军是被游说而投。”

“就落了下乘。”

“有些像是董卓已投,自己不投便势单力薄,迫于无奈下才不得不投。”

“如此,定不被重用。”

赵枭双目冒光、连连颔首,这贾诩不说废话,句句在理。自己对局势那看不清的迷雾,已然随其所言被缓缓拨开。

拨云见日!

“先生继续。”

“咳,将军此刻明面当朝何大将军表现出抗拒,暗中却要以暧昧之势周旋。此时,十常侍见试图拉拢的二人已被策反一人,而见剩下的赵将军您不喜何进。”

“对将军定会更加倚重。”

说到这,贾诩随手在桌上抓了把枣儿塞入荷包,继而抬头笑道:

“将军在得到许诺后,要直接明面站队宦官集团。得到册封后,再暗自遣人前往何大将军处通信,表明自己忠于汉室…”

“而非忠于宦官。”

“何大将军突得将军定会狂喜,先前的怨恨也会消散、不会为将军设阻。将军就可以舒舒服服自领一方,壮大势力。”

“最后两党决死一战时,何大将军行,将军就帮何大将军。宦官行,将军就帮宦官。若谁都不想帮也无妨,那时将军…”

“早已自成一方势力了。”

“无论如何,都立于不败之地。”

“好!”

“真不愧是你!”

赵枭面露喜色,贾诩此计可行。是啊,为啥非要站队效力一方呢?

好一手左右逢源!虽玩不转可能两头得罪死相极惨,但贾诩不在这吗?

由他来操作赵枭放心。虽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