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讲个鬼故事(1 / 3)

加入书签

“《独居》上。”

杂志社不停歇的电话声和交谈中, 一个带着眼镜的黑发青年正拿着一沓稿纸,怔怔的读出了文章的标题。

他是小仓璀庚, 一名横滨文学周刊杂志社的在职编辑。

今天, 他收到了一份包裹。

是来自他人的投稿,包裹上没有写姓名,只有一个寄件地址和电话。

牛皮纸袋里是则是浸染了墨香的白色纸张, 端正优美的钢笔字体跃然落在稿纸上。

文章全部以第一人称为视角, 寥寥几笔,便十分生动的将一个人生活的环境描写了出来。

房间,家具, 吃食,各种各样的细节都描写的相当生动。

简单来说就是真实, 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

仿佛一个活生生的人就站在读者的面前。

现在横滨的年轻人中独居者相当之多,小仓璀庚也是,所以很容易就能从这篇文章中体会到代入感。

字里行间里几乎是将一个人生活时的那种压抑和消极的情绪描写的淋漓尽致。

然而,这种带着些悲观的情绪从开头一直延伸到了最后那一段文字前。

在文章最后, 从来不会养花甚至连家具都寥寥无几的主人公, 突然在发现, 那张已经快要发霉的木桌上, 不知何时多了一束鲜艳的野花。

野花代表着什么, 为什么会出现, 都让人无从而知。

只是在主人公看见野花出现的那一刻起,那股萦绕在文字间的颓丧气息消失了。

转而变成了一种救赎和期待。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小转折和升华,让“一篇只是文笔不错的叙事小说”蜕变成了“一篇引发读者广泛思考的文学佳作”。

甚至可以说, 直到看见了这束花, 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才真真正正的活了过来。

给读者有一种, 故事从这里才刚刚开始的感觉。

让人不由得开始期待接下里的发展。

【原来, 不知何时起,我已不是房间里唯一的生命了。】

这是文章的最后一句。

不是唯一的生命。

这个生命是指那些野花吗?

还是指那个留下野花的人呢?

若是第二种解答,那不就直接打破了标题《独居》的含义吗?

那为什么还要特意取名为独居呢?

他猜不透作者的意图。

小仓璀庚迫切想要看到后面的内容。

但是,无论他怎么翻那个牛皮袋,里面都没有更多的稿子了。

小仓璀庚看着手里的稿子,内心不由得吐槽到,这个作者,为什么投稿只投稿一个上啊?

就不能一次把后面的内容一起投稿了吗?

简直是让人抓心挠肝的。

作者后面的文章呢?

总不会是还没写吧?

不行,绝对不能只有他一个人体会到这种感觉。

美名其曰:给大家推荐好文章。

想到这里,小仓璀庚立刻站起身,将手里的稿件整理好,离开工位,走到了主编办公室前,抬手叩响了门。

“主编,我收到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投稿。”

必须要把这篇文章刊登到下期杂志上,他想。

------

“您好,这边已经清点结束了。”

“好的,辛苦了。”

织田作之助将整理好的物品交给其他员工,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作为港口mafia的底层打杂人员,他的工作相对其他来说确实要轻松简单不少。

织田作之助和穿着黑色制服的部门负责人打了个招呼,便准备离开大楼。

时间已经来到傍晚,昏黄的阳光洒落在了横滨的每一处角落。

属于港口mafia的大楼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

织田作之助走出大楼,准备前往那家书店看看,自从之前语言助手提出的“多读书”的建议,这一段时间织田作之助几乎每天结束工作后都会去那家书店。

今天也不例外。

织田作之助带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一边往外走,一边继续思考着写作的问题。

更具体来说,是投稿的问题。

织田作之助昨天找了一家周刊杂志社投稿,内容就是《独居》上。

之所以不是找专门的出版社而是选择了杂志社,是因为杂志社的门槛相对来说要比出版社要低一些。

并且,从单纯从长度来说,也更适合投给杂志社。

他的《独居》是一篇短篇小说。

字数不多,全文不到万字,结构分为了上篇,中篇,下篇。

多亏了语音助手这几天的实时催更,现在上篇已经全部完成,并且投稿了出去。

既然要成为小说家,那写出来的东西当然是要给别人看的,投稿便是第一步的尝试。

所以,他想要试试看他写的小说能否随刊在杂志上发行,即使不行,他也能收到编辑对这篇文章缺点的反馈。

就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收到反馈了,出版社那么忙,再怎么也要几天以后吧。

织田作之助一边想着一边往前走着,就在这时,道路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