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起源地的变更 -(2 / 4)
太上皇李诵得眼睛亮了,郭戎口中的美洲……
“兰苗、武朋君、徐浩霖你们几个,这一次北征不要去了,你们现在带着这一套东西马上返回长安,到技术监,和技术监的工匠一起,抓紧时间研制。”
说着说着,李诵激动得站了起来,一边踱步一边继续说道。
“朕会给发改部一道旨意,关于蒸汽机的研制和占城稻一样享受无限制地经费,而且蒸汽机的研制要绝对保密,除了相关人等绝对不可以外传扬,但凡窥探、泄密者诛九族!”
看到李诵动心了,郭戎的眼睛也亮了,李诵是这样的状态,郭戎相信和李诵的想法类似的李纯大概率也是这么一个反应。
有这两位皇帝的鼎力支持,所谓的工业革命注定会在大唐开启,至于其他的,去你大爷的哥伦布、麦哲伦、达伽马,地理大发现,发现你大爷,世界上只有一个大唐!
………………………………………………
郭戎返回之后无论是对于战略的判断,还是带来的煤和蒸汽机,都没有让李诵失望。
尤其是兰苗、武朋君等长缨军工兵营的精英们,手攒出来的简易版本的蒸汽机,这种可以直接提升大唐硬实力的发明创新,给李诵带来了巨大的惊喜。
不过,凡事总是有利有弊,从接近正午郭戎返回开始,商议军事,判断局势,军议战略,部署北征,太上皇拖着疲惫的身体已经撑了三个时辰。
而蒸汽机这个插曲,这将时间一下子推到了日落,直到掌灯后半个时辰,确定了自己的思路和行事指挥,兰苗等人才领命离去。
从接近正午到日落,接近五个时辰几乎不间断地忙碌,也给李诵本就不好的身体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饶是从第二个时辰开始,张嘉轩道爷就一直跟随在李诵的身后,要么施针要么按摩,等到兰苗们带着蒸汽机的雏形离开的时候,李诵的身体也已经疲惫到了极限。
一边顶看着张道爷传承自孙思邈的针灸,一边和郭戎讨论关于府谷的煤和蒸汽机的相关细节,当完成了具体讨论之后,李诵脸色的疲惫已经肉眼可见。
等着一份简单的肉粥被送了进来,郭戎告退,而张嘉轩则还在为继续为李诵调理身体,看着李诵亢奋过后重新变得惨白的脸色,郭戎心中的忧虑油然而生。
原本郭戎是回避打听李诵的身体状况,但是今天,从一开始的提醒,到后来所表现出的身体状况,都让郭戎无论如何也不能不询问一下。
毕竟,这不仅关系着自己的身家性命,还关系这安西,郭戎从来没有忘记那些老头子们。
毕竟,这是华夏的帝王时代,是君权高于一切的时代!
在这种时代想,要做成任何一件事情,没有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是不是说绝对不可能,而是那不是一条寻常难度的道路。
就拿郭戎自己来说,到达长安之后,如果不是第一时间就遇到了太上皇李诵,并且获得了李诵的绝对支持,郭戎知道自己根本就不可能达到现在的程度和状态。
郭戎知道自己是幸运儿,而在历史上,不幸者比比皆是……
诸君皆知晓岳飞北伐,在距离开封一步之遥的时候被“十二道金牌”召回。
却不知道岳飞还是无名小卒的时候,宗泽宗爷爷就已经率领宋军收复了,东京开封。
收复开封之后,留守东京期间,宗爷爷收拢兵马,整顿防线,恢复民生,使得靖康之变后的中原重获新生。
一边整军备战,一边上疏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
然而留守东京期间,宗爷爷二十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临终三呼“过河”而卒!
先有宗泽,后有岳飞,一帝无能,连累华夏苍生,莫过于此!
和宗泽、岳飞相比,郭戎不可谓不幸运,而郭戎很清楚,现在自己的一切其实都是来自李诵的,自己现在可以算是享受了顶级权臣的待遇。
说实话,现在的天子李纯,或许年轻一些,手腕没有李诵一样硬,但是就睿智和贤明并没有什么差别。
郭戎相信李纯也会信任自己,也会重用自己,但是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在李纯的面前自己永远无法做到和李诵一样……
当天晚上,郭戎第一次单独找到了张嘉轩。
而张嘉轩在看到郭戎到访之后不仅没有任何意外之色,郭戎甚至在他的脸色看到了一种释然的感觉,疑惑归疑惑,既然来了,郭戎也没有任何伪作。
“张道长陛下的身体状况到底如何?”
郭戎是直接开门见山,然而,在听到郭戎的问题之后,张嘉轩却带上了一种戏谑的笑容。
“你真想知道?”
“这是自然!”
“其实我一直特别好奇,你为什么一直没有来问?”
“我今天感觉陛下的状态非常不好,一千虽然也会疲惫,虚弱,但是不至于到今天的程度,陛下的身体关乎的内容太多,容不得我……”
“呵呵,其实我一直在等你来呢!”
“?”
“不用惊讶,陛下早就嘱咐过我,如果其他人询问他的身体状况,不得透露半句,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