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三九章战神临乱世,燕胡归黄土(五)(1 / 2)

加入书签

正所谓是福不双降祸不单行。宇文部落已经让燕国应付的焦头烂额,跟燕国交涉又没有结果,而就在此时,另外一个跟燕国有世仇的势力——拓跋部落,也就是已经称王的代国,竟然也在这个节骨眼上,凑集了五万兵力,从另外一个方向,杀进了燕国!

至此,就有足足十五万军队,从两个不同的方向,进入燕国本土作战,如此一来,即便曾经看上去强盛无比的燕国,也猛然间畏缩起来,大量的军队在跟两个部落稍微接触之后就迅速溃退,向着大棘城方向退缩,收缩防线以保证首都的安全!

燕国的变化,可谓是让大多数势力大惊失色!

谁也没有想到,仅仅是在跟魏国一战之后,曾经可以算是北方最强大的燕国,其形势就急转直下,不足两个月的时间,就沦落到一个人尽可欺的弱小势力。由此可见,北京城外的一战,对于燕国来说,是一个多么沉重的打击。

事实上在北京城外,燕国纵然是丢失十六万兵马,却并没有真正到后继无力的程度。北京城一战,对燕国造成的最大伤害,还是在士气上!

曾几何时,燕国皇族慕容恪乃是燕国军力的一种证明,一种表率,更是燕国军队上下的士气所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标志性的人物,却在北京城外,在以多对少的正面战斗当中,陨落了!

随之陨落的不仅仅有十六万燕国精锐军队,更有整个燕国的军心士气!一支没有士气、军心焕然的军队,一个没有了志气,人心焕然的国家,不管他有多少士兵,有多少财富,都不能够阻止国家的衰败,国土的陷落!

如今

的燕国就处在这样一种状态之下!慕容恪是燕国崛起的英雄,也是导致燕国破败的元凶,若不是因为慕容恪的光芒太多余耀眼,以至于在他的光芒之下,没有第二个可以支撑起燕国荣耀的人存在,燕国,也不至于会衰败的如此之快!

就纯粹的战术层面来说,若进攻燕国的是魏国军队,那么燕军可能还有因为同仇敌忾的心情而奋勇一番,可偏偏进攻的是宿敌宇文部落和拓跋部落,说到底大家都是鲜卑人,虽然来自不同的种族,但无论生活习惯还是战争方式,都有着极大的雷同,知己知彼,燕国军队却输在了气势上。

曾经依靠着士气和先进装备对这两个部落百般凌辱,如今这两个部落在同等优质的装备上,却有着远远超越燕国军队的士气,燕国军队又岂会不败?

事实上,自从慕容恪在北京城外落败被捕之后,短短不到三个月的功夫,燕国就算差不多已经陨落了。在这样一个混乱的年代,一个国家的陨落根本不算什么。若不是因为宇文部落和拓跋部落的人口实在是有限,哪怕能够打下更多的地方他们也控制不了,恐怕到最后,就连燕国的首都大棘城,都无法幸免。

等到宇文部落和拓跋部落满意的停止进攻时,世人惊讶的发现,曾经有着胡人国家最大版图的燕国,如今实际能够控制的区域,已经缩小到还没有当初冉闵经略过的辽西那样大小。或许有人会说,一个辽西已经不小了,可是别忘了,大棘城所在的地方可不是水土肥沃的中原腹地或江南水乡,那是一片苦寒的不毛之地,无论多么辛苦的劳作,这些

土地上也只能种出牧草和青稞,就连小麦那都是稀罕的玩意儿。试问,辽西这样大小的一片草原,又能容纳多少牲口呢?先不说满足残留的那些鲜卑族人吃喝,作为一个游牧民众存在的基础,饲养战马就需要广袤而肥沃的草原,就算是把如今燕国所有的土地都用来饲养战马,也不够他们建立起一支超过十万人的骑兵队伍了!

燕国,已经走入灭亡的节奏当中,无论是谁,现在都已经无法挽回这样一个节奏,等待燕国的只会是一步步的衰落。燕国皇族慕容氏如今全都躲藏在大棘城当中,他们不知道未来的命运是什么,然而远在北京城里的冉闵却很清楚:若不是他亲自下令,宇文部落和拓跋部落的大军一定会去大棘城里转一圈的,而大棘城,则是冉闵留给自己的礼物!

慕容恪终究还是活着,就被冉闵羁押在北京城里一个特殊的监牢当中,这个监牢里面没有太多的卫兵,但外面却是防守森严。按照冉闵的要求,但凡是关于燕国的情报,好的坏的都要送去给慕容恪看,或许这没有什么意义,冉闵唯一目的就是要恶心恶心慕容恪。

被宇文部落和拓跋部落联合打击的燕国日益萎缩,暂且没有什么好让冉闵操心的,倒是西南面的赵国,像是回光返照一般,给新生的魏国和刚刚当上皇帝的冉闵,带来不大不小的麻烦。

原本赵国在北方胡族当中并不算得人心,倒不是因为石虎篡位,篡位这种事情在胡族当中是惯常的事情,汉人也经常发生这般的事情。赵国之所以不受广大胡族的待见,说穿了其原因就是羯人本性过于残

暴了。

羯人的来历说起来就有些话长,在穷山恶水当中,生存本就是一件艰难的事情,而羯人这个少数群体,又因为生存而仰仗匈奴人的鼻息太过久远,以至于一朝得势,就有种“农奴翻身把歌唱”的行动指征,用心理学专业的话来说,那就是“报复性的张扬”。

石虎正是这方面的佼佼者,倒不是说石虎的心态就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