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2 / 3)
这响啊,让人出去一看,嚯好嘛,竟然是端王世子。(宴初:我不相信三进的院子还能听见主路上的事)
“陛下,天下缟素啊陛下!”
已经是个老婆婆的李薇披着全套的朝服拄着拐杖进了宫,她是一路走过来的,步伐又急,进来的时候已经气喘吁吁,宴初一看赶快给倒茶,赐了座。但锦都人民身体是真的好,此时她整个人已经完全缓过来了,往前扑着,痛陈陆铮大不敬:“老臣深知陛下与世子情谊深厚,但他当日纵马夜奔,深夜强闯宫门,非要面圣,这是何居心啊!”
宴初:那是你还不知道过不了多长时间等老端王死了,他就直接带着黑甲军杀过来了,这才哪到哪。
但心里这么想着,嘴上却不能这么说。
宴初:“那,李大人觉得该如何?”
李薇:“老臣不敢,还请陛下依律圣断。”
依律圣断,无故纵马夜奔那是要当众打廷杖的,初犯十杖,还强闯宫门,还敢逼到皇帝居所,看见了她只披外衣的样子(李薇还不知道),这恐怕不摘爵位都说不过去。
但是宴初:得了吧,我现在律法还没看明白呢,哪敢圣断,再说也不是什么大事让他写个悔过书检讨检讨算了。
李薇:???陛下???
说着李大人瞪着眼睛就要站起来了,宴初赶快安抚她坐下:“朕知道李爱卿是一片忠心,朕知道的。”
“那陛下怎可宽宥他?老臣知道陛下仁善,但要是如此,你也宽赦她也宽赦,那岂不是将律法视作儿戏?”
宴初当时没说话,保持着礼貌中略带尴尬的笑容,拼命头脑风暴,回忆自己曾经看过的那些帖子,半晌,叹了口气,亲自走出来扶李薇重新坐下。
“爱卿,你先坐,朕也有考量的。”她做出沉稳悲痛状,缓缓踱步:“端王是朕的伯父,领地在云塘,可是陆铮作为他的长子,一直在国子监求学。幼子与父母亲人分隔两地很不容易,照理来说,从他到锦都的时候开始,他就应该是端王世子,可为何这么多年过去了,父皇直到崩逝之前,才终于批复了封他做端王世子的奏疏,启用了宫外的端王府?”
“这老臣不知。”
“你不是不知,你是不敢说。无妨,那就朕来说,你且听一听,朕说得对不对。”宴初声音平缓:“端王有兵,镇守云塘,父皇让其子作为质子留在锦都,为的是社稷江山,也是为了让自己心安。本来伯父恐怕一辈子都不会来到这里,但是现在,朕的登基大典日子已经定了,登基之后,不仅伯父要来觐见,其它国家的使臣也要来朝觐新皇?鱼龙混杂的时候,要是出点波折,伯父带兵觐见,名曰勤王,谁能拦住?”
“更何况,朕一夕之间成了孤家寡人,为了父皇,为了兄姐,不愿意在这种时候从重发落。朕给你一句话,陆铮,朕一定会罚,但一切自然以江山社稷为重,这样可好?”
送走了李御史,琥珀进去的时候,宴初正瘫在她的圈椅上,一脸痴呆。手边的袖子因为之前头脑风暴的时候死死地扯着,现在已经满是折痕,她一看见琥珀就想哭,向她招手:“赶快给我端碗酥酪,让我压压惊!”
这种突发状况不要啊,临时编词真的不可以啊,求求你以后就和我书面对答好不好呜呜呜。
不过好在,如何惩戒,她早就想好了。
这群大臣一直对于脸面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她对外说,给陆铮的惩罚措施是写悔过书,可能他们还会不服气,但是如果把这封悔过书贴到城门外的告示栏上,来往人都看,估计就会有人过来说“这也不至于吧”了。
比起剥人脸面的惩罚,有的人更愿意挨廷杖。
渐渐地,她的目光从悔过书上移到了陆铮身上。
他端正的站着,半垂着眼,无论是悖逆还是乖顺都不怎么看得出来,只能感觉到他身上淡淡的平和。宴初想起,从最开始让人传话给他写悔过书,到现在,她好像也没问过陆铮怎么想的。
这算是心血来潮吗?宴初不知道。但是这是她第一次正经的处罚,她突然非常想知道一下被惩罚的对象感想如何。
“哎,陆铮。”
“臣在。”
那双眼睛抬起得太快了,快得好像在不久之前,它们刚刚停留在皇帝的身上。宴初放下他的悔过书,带着点胜利者的高傲,问他:“要是让你选一次,你想挨廷杖还是写检讨?”
没错,选吧!宴初心里暗爽。
都是朕的恩典!
想起曾经,她真是爽得头都忍不住抬高了,看着他像是挑衅,也像示威,只是即便是同样意味的目光,虎与猫的感觉也会截然不同。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宴初和善惯了,她现在看起来应该是想做出一副凶相,却莫名的让陆铮响起,曾经两人趁着东风放纸鸢时,宴初的风筝总飞不起来,她那时举着风筝,也是如此这般严厉的教训它。
笑意翻上来之前他就压下去了,怕伤她的脸面。
“听凭陛下做主。”他说:“陛下想怎么罚臣,臣都受着。”
“怎么都受着?”她果然觉得自己赢了一城,立刻得意起来:“对,你记好,朕要罚你,你就得受着——不过也别太担心,朕也不会无缘无故胡乱罚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