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记者的问题(1 / 2)

加入书签

邵文奇又忙了一天,刚回到家,电话就响了,是他爱人接的。

“老邵,找你的,说是陆军总院的朱副院长让人给你打的电话。”

小朱吗?朱副院长比邵文奇小十几岁,在邵老的眼里就是小朱,他对朱副院长印象还是不错的。因此他走过去从老伴手里接过电话:“喂,我是邵文奇。”

等到他听明白对方说的事情之后,问道:“你说的那个于采蓝是不是从沂州来的?二十出头的年纪?”世上还能有几个学中医的于采蓝呢?他这么问不过是为了确定一下罢了。

“是,是从沂州来的。没错,很年轻,二十出头,所以朱副院长很不放心,让我问问您的意思。”

“哦,是她的话,那我就不用过去了,她说得没错,她确实参加过多次会诊了。一般是没什么问题的。如果真的有什么不妥,你们再联系我。”

于采蓝的水平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他还不能确定。但是那产妇不是什么疑难杂症,他认为于采蓝不至于连那都应付不了。

他年纪也大了,第二天一早还得出门,这么晚了再跑一趟的话,也觉得吃不消,因此他暂时不打算过去。

那产妇静静地躺在床上输液,公婆和她男人焦躁地在室内等候着。他们原以为,这么大的医院,进来了,很快就能有办法的。可是左等右等的,却没有个明确的说法。

“大夫……”老两口一见到朱副院长领着一群白大褂过来,马上扯出笑脸,有些局促地说道。

朱副院长当然知道他们想问什么,告诉老常:“你跟病人家属讲一讲吧。”

“嗯”老常答应一声,他这个人总是一副温和的笑脸,很有亲和力。又是胃肠病方面的专家,由他来跟这几位焦虑的患者家属交流很合适。

那两个记者一直挤不进会议室,也采访不到相关的医生和领导,这个时候怎么可能放过这次机会,他们见到朱副院长领着一帮人过来,要跟家属说明情况,他们立刻找机会挤进来,在病房角落找了个有利的位置,把镜头对准了老常和那个领导模样的人,想看看他们会怎么说。

孟庆春这时候也觉察出了不对,似乎治疗过程并不顺利,朱副院长远远地瞥了他一眼,眼里都是寒光,他这时候要是还意识不到自己做错事了,那就白混了。

“是这样的,您家媳妇这个病是由于第一次手术后肠粘连引起了肠梗阻,目前我们是在保守治疗,但是现在没什么效果。但如果二次手术的话风险较大,而且二次术后肠粘连可能性也加大。”

听到这儿,老两口和他们的儿子脸色很不好,他们还以为进了这里就不会有事了,没想到这里大夫的说法和县医院没什么区别。这,这可怎么办?

他们还算淳朴,并没有因此就想着找医院麻烦,只是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好。

这时候老常说道:“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开会研究了一下,觉得还是采取相对安全点的方法比较稳妥。我们院方请了一位中医来会诊,中医在治疗肠梗阻方面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只需要服药,不用手术。”

家属一听,原来医院有帮他们想办法,连忙表示感谢。可是等到老常把于采蓝介绍给他们之后,他们的脸色又变了。

俩记者更是面面相觑,包括几个在这留守的群众,这些人一致的想法是医院方面是不是觉得病人家庭困难,老实巴交的好应付,所以才随便找个人糊弄他们啊?于是他们心里多少都涌出一些不平来。

一个记者首先发难:“不好意思,打扰一下,我是京华日报的记者,姓兰,我想问问,遇到疑难杂症,你们院方要请人会诊,这可以理解,可是请这样一个年纪轻轻没有多少经验的人是否显得不够慎重?如果换一个病人,比如这个病人身份比较重要,拥有更多社会资源的话,你们医院还会这样做吗?”

这兰记者前边的话是合乎情理的,换个人也会这样想。可后边的就有点诛心了,这是在明目张胆的指责医院方面区别对待,没把这一家病人和家属当回事。

朱副院长脸色铁青,对于那些拥有更多社会资源的人,如果有人打了招呼,医院确实是要重视一些。这是社会现实,到哪里都是这样。可并不是说,他们就没把这一家人当回事啊?

于采蓝知道这个时候她要是不说话,医院方面会很难做,推荐她过来的温教授以后会更难做。

她从大夫们身后走上前来,站在老常身边,问兰记者:“你姓兰是吧?”

“对,我姓兰,你……”

“我有个好朋友也是记者,他跟我讲过在他那个圈子里,有些人职业素养不够,无论是采访还是撰稿,不能够实事求是的反应问题,并从问题中去思考问题背后所潜藏的意义。而是擅长捕风捉影、搬弄是非,兰记者,我想你不是这样的是吧?”

于采蓝说这些话的时候笑呵呵的,就好像在跟人聊天一样,兰记者脸一僵,倒不好再捕风捉影了。连忙说道:“我当然不是那样人了,我们京华日报是首都的权威性报纸,我们单位的记者都是有职业操守的,怎么可能做出那种没有职业素养的事来?”

这么多人看着呢,兰记者不好再在这方面做文章。他想着,那好,他就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