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会制”的争论(1 / 3)

加入书签

第十二章 “议会制”的争论

谢明渊对待那些被看管起来的官员们则暂时按他手里的名单分别关押起来。

他先对那些无辜遭受牵连的官员们感到抱歉,惊扰了他们,便请他们到皇宫的某些宫殿里暂时先关着。

然后根据皇家暗卫的记录,和他自己影卫的资料、有命人查了一遍后,确认其真的无辜后,才将他们从皇宫里放了出来。

至于……那些已经做过祸国殃民的事的奸佞们,他们则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

他们全都被关进大牢里。

虽然,当中的确有伪装奸佞,打算以身为舟,只为救百姓的人,但那也只是少数。

查清后,他们也被放了出来。

而后,谢明渊就命人去把各个世家大族的掌权人,在京握有地方兵权的不屑于参加许箐箐登基大典的武将,以及那些富有名望的、德高望重之辈给请了过来。

那些人对这一系列的发展也感到挺迷茫的。

造反这就这么简单的成功了?

不是儿戏?

不是说造反都会导致血流成河,死伤无数的吗?

他谢明渊怎么做到几乎不死一人,而控制了整个京城,造反成功的?

还是说她许箐箐实在太拉胯了?

有些走的和谢家比较近的,例如恰巧在路上碰见谢家马车的崔家家主,怀揣着迷茫,过来询问谢老家主谢尧卿。

“谢兄,你们家玉树想称帝?”崔家家主好奇道。

谢老家主谢尧卿他接到消息时,也很迷茫,不是说从长计议的吗?五郎动作怎得如此之快。

但脸上却不露出半分的怯。

“不,等到了你就知道了。”谢老家主谢尧卿神秘地笑道。

“什么东西,这么神神秘秘的?”骑着马凑过来,掀起谢家马车车窗帘幕的徐家家主问道。他刚刚只听见谢老家主的后半句话。

谢老家主谢尧卿笑而不语。

“老喽,老喽,这天下可是年轻人的喽。”谢老家主谢尧卿不说,崔家家主也不问,他只是感叹道。

因为他知道谢尧卿这老狐狸的嘴可严了,他要是不想说,谁也撬不开他的嘴。

……

半时辰后——

马车一辆接着一辆的,缓缓地驶进皇宫。

到了太和殿殿外,众人陆陆续续地下了马车,三三两两地结伴走进殿中。

谢明渊趁着他们来的这段时间,命人在殿中的两侧搬了许多案几坐垫,供他们来时按文武、身份地位坐下。

商谈事务,没有茶怎么能行呢?

于是,又让他的影卫去沏几壶茶,以待等会儿供他们解渴。

不久后,人就差不多都到齐了,那些因故不能来的,也派了家族的族老和下一代家主过来。

谢明渊让他的影卫们伪装成侍卫,先端上从谢家带来的用顶尖的君山银针泡出的黄茶。

装有黄茶的茶盏,用的还是他曾经在宗门里,闲着没事,按着古方烧出来好几套,有着“薄如纸、透如镜、声如磬、白如玉”之称的骨瓷。

有在座的喜爱瓷器的掌权者,更是对此离不开眼,要不是还记得有正事,他们直接就厚着脸皮向谢家五郎谢明渊讨要割爱了,再不济也要问问这是出自哪位大师之手?

君山银针上了好一会儿后,在座的仍静静地坐在位子上,谁也没开口。

突然,有已经耐不住性子的武将开口问道:“谢侯爷,你请我们过来作甚?不会只是来这太和殿品茶吧?”

接着,那武将就被一个看不顺眼的文官给怼了,“这上好的君山银针给你享用,简直就是牛嚼牡丹、暴殄天物。”

另一武将不甚在意道“那又如何,不都是喝的。”

“你!”

文武两边差点吵起来。

谢明渊见此,赶紧出言调停,并抛出了类似于明朝内阁制的“议会制”这一概念。

除了无君主在,设首相为最高行政长官,不世袭。

文武分开管,首相统筹,其余的均类似。

这一概念,倒是炸到了不少人。

在座的各位家族的掌权人听后,陷入了深思。

的确,这种“议会制”的概念对家族的延续来讲,是很有好处的。

不用担心会遇见上头的帝皇昏庸无能,一个不顺心就开始折腾家族,也不用担心会扯进严峻恐怖的夺嫡之争里边。

他们官职的升迁由政绩功绩来晋升,他们的是非对错也由律法来判决,而不是取决于皇帝个人喜好。

最差的结果也是不受重用、边缘化罢了,也不会累及家族。

一代代都是贤明的人掌控国家前进的方向,这何愁国家不兴?家族不长?

不过,有些古板的人强烈反对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这是老祖宗的规矩,不能改。”

“那谁为君?”谢明渊听后,反问道。“宗室都死没了。”

“要不,我立一个牌位放皇位上边,也可以?”

那些人沉默。

“我请在座的各位过来,就是来辨明完善一下“议会制”这种制度。”

“这是对在座的各位及其背后的家族都有好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