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华为与小马哥(上)(1 / 2)
1996年5月4日,国际青年节。恰逢星期六,刘芯薇还在米国处理事情,林亚生去了深大会客,独留林轩自己一人在家百无聊赖的浏览网站。
1995年,一家叫名为“瀛海威”的公司,在帝都中关村南边架起了一块巨大的指示牌,上面写着“华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当年的华国人,对这种新鲜的广告形式还不是那么司空见惯。很多人都认为,这不过是一块路牌而已。甚至,帝都的交警也被它误导了—这信息高速公路,是二环上的呢,还是三环上的呢?
作为华国第一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公司,瀛海威成了这个时代的先驱。没过几年,它又成了先烈。
然而,这并不能抹煞它为华国互联网发展做出的贡献。
1995年8月28日,深城成为了华国第三家开通国际互联网的城市。林轩年底知道这个消息后,便通过自己的小姑父,斥“巨资”让深城电信给自己家这三套房接了一条专线。
1996年的华国互联网,内容还是相当匮乏的。在这个连四大门户网站都还没出现的年代,倒是零零散散的个人网站为林轩提供了些许看点。
“或许我也应该弄个个人网站玩玩。”林轩喃喃自语道。在博客、微博时代到来前,个人网站似乎是一个公开发声、分享生活、凝聚粉丝的不错选择。
林轩努力的回忆了一下微博的有那些功能,然后在电脑行把它们记录了下来。敲完最后一行字,他便戴上口罩,抄起自己的Powerbook540c,往深大的方向走去。
深城大学号称全国最美的大学之一。这里风景优美,花木繁茂,有山有湖,还有林荫小道。如果不是星星落落的建筑楼宇错落期间,这里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自然公园了。
一路走来,林轩看到了各种各样的花草:红花酢浆草、红千层、兰花、仙客来、松叶梅、罗汉松……
当然,更不少了在深大赫赫有名的荔枝树群。树上的荔枝如花生米般大小,密密麻麻的杵在枝头,似乎是在提醒人们,夏天马上就要来临了。
途径深大会堂,林轩停住了脚步。他被里面传来的歌声吸引住了。
“前进!前进!军号已吹响!同学们!同学们!快行动起来,奔向那抗战的前方……”
这是抗战时期大学生们经常唱的一首《毕业歌》。这还没到毕业季呢,居然就有这么多人在这里唱《毕业歌》。而且,他们的选的歌还挺冷门。
就在林轩考虑要不要进去看一看的时候,他的摩托罗拉8900响了。来电的是林亚生。
“小轩,你到深大了吗?”林亚生在电话里问道。
“我到了,就在深大会堂这呢。”林轩答道。
“深大会堂?有个公司把那租了搞大合唱。你现在来我办公室吧,我的客人火车晚点了,还得一会才到。”林亚生催促道。
“那好吧,我现在就过去。”说完,林轩便放弃了进去一探究竟的想法,转身往科研楼那边走去。
在林亚生的办公室里,林轩跟他爸爸讲出了自己想弄一个人网站的想法。林亚生对此很支持。他答应林轩,下周从深大计算机系找两个有经验的研究生,来帮他完成个人网站开发。
聊着聊着,父子俩又聊到了在深大会堂举办大合唱活动的那家公司。
“爸,这家公司还挺有意思的啊,没事不好好搞生产,跑来深大唱歌玩。”林轩一想到那首《毕业歌》,就觉得挺有意思的。
“人家这叫企业文化建设。我跟你说,小轩,这家科技公司,在深城所有民营企业中,都能排的上号。他们去年的销售收入超过了10亿元,很厉害吧?”很显然,林亚生对这家公司的情况很了解。
“爸,这家公司名字莫不是华为不成?”林轩就是再愚钝,也能猜出这家公司的名字了。
“可以啊,小轩,你居然连华为听说过。”林亚生显然没有料到,他儿子居然能叫上华为的名字。要知道,华为现在还是一家toB的企业,很少和终端用户打交道。
“何止是听说过,我还用过华为的不少产品呢!”林轩在心里说道。当然,那都是他上一世的事了。
1996年的华为,员工数量超过了2000人,已经是一家颇具规模的企业了。他们自主研发的CandC08万门数字局用程控交换机,一经推出便成了市场上的畅销机型。1994年,华为的销售收入是8亿元;到了1995年,这个数字达到了15亿元。
林轩对华为的了解,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他上一世的一个表哥。表哥是学法律的,毕业于中南财经大学。(2000年后成为了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一部分)他毕业后就加入了华为法律部,一直干到了2012年。
他从华为离开时,按照惯例,华为公司需要回购他持有的内部股份。当时,华为的财政部门规定,向离职人员支付的内部股份回购款项,每个月最多向同一个人支付30万元。
林轩那个表哥,因此连续27个月都能从华为公司收到打款。
所以,华为的内部股份虽然不能转让,但员工除了每年有分红拿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