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九章 怎么这么坑(1 / 2)

加入书签

“你觉得你意中的青青人选和我谁更像青青?“

看着一脸貌似随意但实际竖着耳朵明显很在意答案的赵亚芝,乔峰有些无语.

这问题就是坑.根本没法回答.

回答说别人赵亚芝铁定的不高兴.可回答说赵亚芝也不行,赵亚芝肯定追问了,既然我更像青青,那你怎么不找我演,难道我的年纪已经不足以演青青了吗?

说赵亚芝年龄大演不了青青那肯定扯淡.

别说香港本来就习惯用年纪比较大的演年纪小的,就算没有这种惯例,以赵亚芝的样貌和状态,十年后再演青青也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原时空92年的新白娘子传奇里赵亚芝演十几岁的兔子精都是形神兼备,和演的白素贞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少女样.

可虽然是个坑,但乔峰还必须得回答,否则更会让赵亚芝坐实了在乔峰心里她不如别人的猜测.

“当然是你了.就是因为芝姐你演的青青太让我记忆深刻了,所以我才想改编圆月弯刀的.“乔峰笑着夸到.

“那我来演青青好不好?“

果然,就知道是这样的,面对笑盈盈看着自己的赵亚芝,乔峰心中苦笑.

“这......“

乔峰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了.

就在这时候,忽然两个孩子一前一后的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还喊:“妈咪妈咪,你来和我们玩滑浪飞船.“

看着恐高却被磨得没办法的赵亚芝被两个孩子拉走,乔峰长出口气然后擦了擦鬓角的汗.

幸好,逃过了一劫.

在玩过了惊险刺激的几项机动游戏后时间就快到中午了,两个小家伙也饿了.

一行人开始坐缆车下山.

海洋公园的缆车也是一个世界闻名的景点,跨“山”越“海”,一步一景.

离开海洋公园到铜锣湾随处能见的小吃店捡着不错的吃到饱后,两个小家伙非要去看电影,于是乔峰和赵亚芝带着他们来到了利舞台.

“听说利舞台准备要拆了?“赵亚芝问.

“嗯.“乔峰点了点头:“这不是利舞台已有些陈旧了嘛.而且看戏的人也越来越少,利舞台的营收每况日下.所以,为了能有更大的经济效益,利家准备把利舞台拆了盖一座综合性的商业大厦.“

有一点乔峰没说的是,真正让利家准备拆了利舞台盖商业大厦的原因是因为现在的电影院在向多厅改变.

利舞台在很久前的最主要用途就已经不是唱戏,而是放映电影了.

以前,放映电影能给利舞台带来相当丰厚的利润.

可是随着青少年比重上升、权利运动兴起、分级制取代审查和文化反叛因素的增加,带来了巨大的观众分化.

像现在还比较多的单厅电影院已经不能适应日趋变化的观众多元化观影需求了.

一些中小型的电影院因为本身体量的问题,座位不是那么多,上座率的变化还没那么大.

可是像利舞台这样全港数得上的大电影院,那座位是中小影院的两倍甚至好多倍.

那上座率的变化是巨大的,这几年来,利舞台的上座率不断在下滑,下滑幅度远超电影院上座率下滑的平均值.

为了应对上座率的下滑,香港很多戏院都在进行多厅改建,龙腾院线在这几年间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一的多厅改建.

因为乔峰知道,电影院由单厅变成多厅那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因为多厅影院可以减少单部电影固定时空内所需要的观众,利于灵活应对迅速变化的市场,并可以降低电影失败带来的风险。

这种改变美国那边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开始了.

世界上在一家电影院里同时放映两部电影更是早在1911年的澳大利亚墨尔本就出现了.

1911年5月11日起格拉卡里姆电影院放映节目就是一次映出两部影片,一部是澳大利亚影片《失去的心弦》,另一部是意大利影片《特洛伊城的陷落》.

但那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厅放映.

为了适应小观众群体的多元口味,应对不断下滑的上座率和新生的分众市场,使得影院运营者不得不将单座影院的大厅分割成为多个小厅,以在同样的空间安排更多的放映片目和场次时段.

1963年,堪萨斯城的一家购物广场开设了第一个拥有两个放映厅的影院.

之后再晚些兴建的多厅影院都会拥有4块甚至更多的银幕,同时还售卖饮料食物和电影周边产品。

随着社会和电影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多厅影院在80年代末有了长足的发展.

这几年北美的影院多数完成了转型,而这股风潮也传到了电影产业同样发达的香港.

影院转型这是利舞台同样需要面对的问题.

如果继续做戏院,那把利舞台分割改建成多厅影院肯定是必须的.

但在香港地价度过了前几年的低谷又重新迎来了高峰的现在,利舞台的所有者利家显然有了比改建戏院更有利的转型方式.

那就是拆了重建,建一座远比单纯做戏院更能将地皮利用最大化的综合商业大厦.

盖他个几十层的,随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