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埋伏(1 / 2)
“我乃淮南王刘长,莫要伤我!”刘长闻言走出马车朗声道。
“还不命令你手下兵马放下兵器,否则乱箭无眼,伤到淮南王,在下可不负责。”桓丰大喊道。
此处是山地,道路狭窄,刘长抬头看向两侧弓箭手,只能命令士兵放下兵器投降。
“所有人都把兵器给寡人放下,寡人如果有事,你们都脱不了关系。”刘长冲着自家士兵恼怒道。
士兵听到刘长的命令,只能放下手中兵器,恒丰大喜,立刻命人下去将所有人关押起来。
“淮南王得罪了,您是高皇帝子嗣,在下无意冒犯您,只是不得已而为之,还请淮南王见谅!”桓丰客气道。
既然刘濞起兵的目的是逼吕后还政于皇帝刘恭,那么淮南王刘长就不能有任何闪失,不然天下人都会谴责刘濞的。
“哼!”刘长冷哼一声,把头扭了过去,丝毫没有理会桓丰的意思。
桓丰也不恼怒,命令士兵将淮南国俘虏中有身份的人找出来。
“你是淮南国郎中令俞亮?”桓丰打量着俞亮说道。
“正是,不知道您有什么吩咐。”俞亮一脸讨好的表情,看得桓丰一阵恶心。
“你可知道朝廷的军队已至淮南国境,我估计要不了一个时辰就会赶到寿春附近,要不是你把淮南王带出寿春,我数十万吴军将葬身于寿春城下,你可真是我吴军的功臣啊!”桓丰戏谑地说道。
“这都是在下应该做的,吴王天威浩荡,在下一直身在淮南,心在吴啊!”俞亮连忙说道。
淮南王刘长性格暴戾,俞亮能成为郎中令全靠整天围着刘长舔,自身根本没有什么才能。
“那真是可惜了,吴军近来损兵甚多,恐怕要败给朝廷军队了,你这样忠诚的人马上就会被朝廷治罪啊!”桓丰吓唬俞亮道。
“将军救我,我愿意听将军的,只求将军给我指条活路。”俞亮跪地求饶道。
俞亮知道自己蛊惑淮南王弃城而逃的事情一旦被朝廷知道,朝廷肯定会治他死罪,现在他只能靠吴军保命。
“办法倒是有一个,就是不知道你可不可以做到。”桓丰盯着俞亮缓缓说道。
“将军尽管说,我一定照办。”俞亮见恒丰话中有余地,连忙保证道。
“朝廷大军的位置我已知晓,你可带人前去求救,就说淮南王出城击敌被困于此,引朝廷军队前来解围,我自会将其包围。”
“只是你需要受点皮肉之苦,否则你毫发未损,恐怕他们很难相信你的话,你意下如何?”桓丰说道。
“将军尽管动手吧!在下愿依计而行。”俞亮为了活命咬着牙说道。
“好,等吴王进入长安,少不了你的功劳。”桓丰说道。
说罢,就令士兵动手,顿时俞亮惨叫声不断,待俞亮伤痕累累后,桓丰才命令停下来。
又让数十名吴国士兵换上淮南国士兵的衣服,扮做淮南国溃兵,命一行人朝周灶大军处赶去。
“吁!”
“禀告将军,我军抓获一队士兵,他们自称是淮南国的士兵,是否带来?”一名校尉骑马赶至周灶处说道。
“将领头之人带来。”周灶淡淡说道。
“是!”校尉抱拳一礼,立刻原路返回。
不一会,几名骑兵簇拥着一名衣衫褴褛之人赶了过来。
“你是何人,干什么的?”周灶缓缓说道。
“见过将军,在下是淮南国郎中令,淮南王率军出城杀敌被围,臣拼命杀出重围,还请将军快快派兵解淮南王之围。”俞亮哀求道。
“可有凭证?”周灶谨慎的问道。
“将军请看,这是在下的照身贴和淮南王的求援书。”俞亮立马从身上掏出一块竹片和锦帛。
旁边的士兵接过竹片和锦帛,恭敬递给周灶。
商鞅在秦国变法,为了增强对于人口的管理,就发明了一个照身贴,也就是大致登记住址,姓名,人属于哪个郡县,大致的外貌特征等信息,这也就是最早的身份证明。这一管理人员的有效措施自然被汉朝沿袭了下来。
周灶接过后仔细端详着竹片上的头像和锦帛上的淮南王印章。
“不错,是真的。不过淮南王不是应该在寿春城,怎么会率军在城外被围呢?”周灶仍旧心存疑惑问道。
“禀将军,今日叛军突然开始撤退,淮南王认为是朝廷大军已至,贸然率军追击,北平侯百般劝阻,可淮南王就是不听,以致被围。”俞亮恭敬道。
“快说淮南王在哪里,本侯立刻派人去救援。”周灶连忙说道,听到这里周灶已经相信俞亮所说的话,担心起淮南王的安危。
“从此处往西南方向走六十里就是淮南王被包围的地方,叛军不敢伤害淮南王,应该还在那里僵持着。”俞亮用手指着说道。
“吴军大概有多少人马?”周灶问道。
“末将粗略望去,不下万人,淮南王处尚有四千士卒。”
“尔等谁愿领一队骑兵前去解淮南王之围。”周灶对身后诸将说道。
“末将愿往!”诸将异口同声道。
“由赘其侯为主将,朱虚侯为副将,你两人带一万精锐骑兵,前去解淮南王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