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拉拢宗族(1 / 2)
“退朝!”
吕后这几日甚是憋屈,先是长安谣言四起,接着又是群臣逼宫,吕后总觉得有人在算计他,对于这个隐藏在暗处的人充满了警惕。
“既然你们要玩,那哀家就陪你们玩一下,让你们知道谁才是天下之主。”
“你们刘家人这么团结,那哀家就给你们再添一把柴,让你们老刘家烧的更旺点”吕后面无表情,心中开始谋划起来了。
“替哀家传左右丞相,御史大夫来长乐宫商量要事。”吕后淡淡的对贴身侍女杏儿说道。
“是!”杏儿躬身一礼,立马出身告知殿门侍卫,吩咐他们请几位卿家过来。
“太皇太后,不知传我等何事?”陈平作为右丞相是在场几人中地位最高,自然由他先来发言。
“先皇的几位子嗣诸位以为如何?”吕后问道。
“皆是可塑之才,日后必定是陛下的左膀右臂。”陈平夸赞道。
“哈哈!哀家也是这么觉得,看来右丞相也很看好先帝子嗣了,其他人也都是这么认为的吗?”吕后笑着看向审食其,敖尝。
“龙子龙孙自然不凡!”
“天生聪慧!”
审食其,任敖两人不知道吕后卖的什么药,连忙奉承道。
“既然几位卿家都认为几位皇子妥当,那哀家欲封几位皇子为诸侯,日后长大都可以辅佐他们的皇兄。”
“如今皇帝的刘家长辈们都是显赫的诸侯王,哀家担忧,日后陛下成年亲政后,他的那些长辈们不服从管教。”
“毕竟我等都老了啊!日后若是百年之后,陛下没有了依靠怎么办啊!”吕后忧虑的说道。
“臣以为妥当!”审食其连忙答道。
“可是几位皇子是否太年幼了点吧!况且如今诸侯封国已经够大了,再行封王恐怕不利于中央统率地方啊!”陈平迟疑道。
“昔日诸王封王时也年幼,如今各国不也治理的井井有条吗?难不成高皇帝当年的决策也是错误的吗?诸侯拱卫中央,犬牙交错,诸侯国就是大汉的屏障啊!”吕后发问道,面色不悦。
陈平见吕后不悦,不敢多言,毕竟陈平最擅长明哲保身了。
“同时各诸侯国的刘姓宗族子弟也需要得到封赏,只有提拔新人,我大汉的江山才不会断层。”吕后见陈平默认她的话语,又继续讲道。
“臣以为妥当!如此恐怕就不会有人议论太皇太后偏袒吕家,打压刘家了。”任敖连忙说道。
“嗯,今日就和几位议论一下这些事情,日后若有要事哀家自会请几位过来商议的。不必所有的事情都放在朝堂上议论。”
“朝堂之上乱糟糟的,哀家年纪也大了,不喜欢吵闹,这样人少安静。”吕后淡淡的说道。
“是,那臣等告退!”几人行礼退去。
朝堂上各方势力角逐,想要统一意见非常不易,即便是陈平,审食其也难免受其他小集团影响,更别提满足吕后的利益最大化。于是吕后便打算发展宫廷政治,直接私下将诸事定好。以长乐宫为主,以未央宫为副,从而独揽大权。
宫廷政治是在宫廷中由执政者与其身边的亲随心腹策划或付诸实施的政治活动,这也必然要求宫廷禁中与政府外臣要隔绝开。
当年高祖病逝后,她就与亲信在长乐宫谋划过诛杀功臣元勋,虽然最后没有实施,但对于功臣的决策却是秘密在宫禁谋划的。
吕后作为一个女人能够统治大汉王朝这么多年,自然擅长平衡各方势力,不管是功臣集团还是刘姓宗族集团都不是铁板一块的。功臣集团有的是丰沛刘邦老乡,有的是从项羽那边投靠过来的;宗族集团以刘邦这一脉为嫡系,而刘邦的兄弟,侄子为旁系。大家都是有矛盾的,这就给了吕后机会。
第二日未央宫前殿朝会
“禀太皇太后,臣请求效仿高皇帝之举册封孝惠皇帝诸位皇子为诸侯!”郎中令冯无则在朝堂中道。
冯无则和陈平一样不是刘邦的丰沛班底,因而在功臣集团中不被重视,使得他倒向吕后集团。他此时上前发言自然是得到了陈平的授意。
“何故?”吕后淡淡问道。
“高皇帝封宗族子弟为诸侯,因而我大汉至今政局稳定如初,而前秦正是因为没有行分封之举,才两世而亡,故我大汉分封举措断不可废。”冯无则陈述其中利害。
“不知,两位丞相怎么看待?”吕后咨询道。
“臣以为妥当!”陈平连忙答道。
“此乃顺应天道规律,不可违背。”审食其也附和道。
“善!”
“那便册封立孝惠后宫子强为淮阳王,子不疑为常山王,子山为襄城侯,子朝为轵侯,子武为壶关侯。”吕后思付片刻道。
“禀太皇太后,臣还有一事启奏。”审食其再次从朝臣中走出说道。
“哦,左丞相有何事启奏?”吕疑惑道。
“臣以为太皇太后不能厚此薄彼,既册封孝惠皇帝子嗣,那么各诸侯国杰出子弟理应封赏。”审食其道。
“还是丞相考虑周到,哀家差点就偏心了。”吕后笑着说道。
“这是臣以为应当册封的诸侯子弟,还请太皇太后过目。”审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