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五章 戴勇言献丑(1 / 5)
罗志学前往天津利达纺织公司视察,视察只是表面,更多的还是为了向外界传递帝国对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的重视态度,实际上视察没啥好看的。 毕竟纺织业再怎么吹,那也只是个低技术水平的劳动密集产业而已。 纺织业的重要性,在于关乎民生! 一方面纺织业关乎到穿这一重要民生行业,衣食住行里纺织业占据的就是衣这么一大类。 能不能穿暖,能不能穿好,这直接影响到了帝国民众的生活水平。 同时纺织业的低技术门槛,适应性广,投资小,市场基数大等特点,让纺织业能够全面开花,不管是在经济发达的广州,松江,天津等地聚焦了大量的纺织产业,一大票中小城市也拥有大量的纺织企业。 就连王图主政的河源府这个要啥没啥的粤北穷山区里,都有着完整的纺织产业链,从纺纱到织布,印染,成衣各工序都有。 如此也就让纺织产业,成为了很多地方,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发展工业的首选。 搞不了钢铁机械,还搞不了纺织? 这玩意有没啥难度,搞几台纺纱机,织布机,随便拉上几十个甚至十几个工人就行,这纺纱机和织布机甚至都不一定要用最新式的蒸汽机动力,随便搞一台二手的旧式蒸汽机都可以。 因此大楚帝国的大江南北里,纺织业才是最普遍的工业类型。 同时也是大楚帝国里工业产值,拉动就业人数最多的工业类型,同时也是拉动一大票行业一起发展的龙头行业。 纺织业的背后,是大量的机械、化工、钢铁、造船、铁路、航运等乱七八糟的行业。 这就是为什么农业国家搞工业化的时候,往往会首选纺织业为突破口的缘故。 原时空里,最先搞工业化的英国,靠的是纺织业,而后续的法国德国等国家一开始也是靠的纺织业。 后进国家里的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及后续几十年里基本也是靠纺织业过日子。 我们等到了二十世纪末期该开放的时候,一开始也是主打纺织产业。 别跟我说重工业更好,钢铁什么的才是工业的基础,大道理谁都知道,问题是能不能做到。 没有纺织业这种劳动密集产业赚来的外汇,你拿什么购置机械设备?没有机械设备,你练什么钢铁? 近代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是怎么发展工业的? 模式很简单的,一个是依靠他们自产的生丝,把生丝出口到美国等地赚取外汇。 同时从印度等地进口棉花,然后利用国内的廉价劳动力进行加工成为棉布,再出口到中国以及其他地方,赚取外汇后跑到欧美采购机械设备乃至战舰。 生丝和棉布,这两大类的纺织产业支撑起来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工业源头。 没有纺织业,近代时期的日本连机械设备都买不起,谈何发展重工业啊。 值得注意的是,近代时期我们的工业模式也和日本高度类似,出口也是主要依赖生丝为主……而且双方是国际生丝市场上彼此的最大竞争对手,这种惨烈的竞争是即分高下也分生死。 从经济角度来讲,近代时期中日之间的一系列战争是彼此竞争的必然结果,商业竞争导致的战争,从清末时期一直延续到二战。 哪怕是到了二十世纪后期,我们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也是依靠纺织业以及其他低端的劳动密集产业生产产品,依靠劳动力成本优势打开国际市场进而获得外汇。 8亿件衬衫换1架飞机,说的就是这个模式。 而后头的越南,印度,印尼,孟加拉等国家,他们是摸着中国的石头过河,搞的也是同一套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优先发展纺织,电气产品组装等劳动密集产业,利用人口红利积累工业化的资本。 这种经济模式,用经济学家们的话来说就是:人口红利…… 用大白话说就是:出卖廉价劳动力! 所以说什么人口红利的时候,别自豪…… 放在如今的大楚帝国身上,当然和原时空里的后进国家不一样,大楚帝国并不需要利用廉价劳动力去换取外汇。 大楚帝国看重纺织业,看重的是其能够带动的大量就业,低门槛能够支撑更多地方的工业发展。 至于出口赚取外汇这些东西……其实那只是顺带的。 因为大楚帝国的一系列工业产品,其主要的市场都在国内,出口份额其实很小的…… 毕竟大楚帝国国内就有好几亿的人口,并且本身还是一个初步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家,城市人口规模巨大。 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