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2 / 4)

加入书签

e 都不认识。”

杨彪敲敲桌子:“好了,别议论了,以后有的是时间,现在我给大家大略讲一下这个项目的来源,以及咱们在这个项目里要做什么。”

卫大猛搬了把椅子过来:“主任,你坐着讲。”杨彪摆手:“不用,我坐桌子上。”说着屁股半搭着桌边。

“蒸汽驱,大家以前听说过,把drainage 改成drive,变成steam drive,就是蒸汽驱油,简称蒸汽驱。蒸汽驱这个采油工艺技术现在基本成型了,前期先导实验早就搞完了,吐哈、胜利油田都在井上开始现场实验,据说效果不错,采收率提高很多。蒸汽驱的采油工艺,一般要求在同一个油层很近的距离并排打两口直井,其中一口是注汽井,一口是采油井。地面上注汽站的锅炉产生高温高压蒸汽,蒸汽通过注汽井注入到油层,蒸汽的高温和高压,推动油层中的原油往采油井的方向流动,这样采油井的采收率,肯定比自己一口井的常规开采要高。这就是所谓的蒸汽驱,简单地说,就是注汽井的蒸汽推动原油往采油井那边走。”一边说,扬彪一边用手做推的动作,又扭头问肖国梁:“我让你看的采油工艺的书,里面有蒸汽驱的介绍,有印象吧?”肖国梁点头,刘姐附和“我也知道,蒸汽驱呗。”

“但是蒸汽驱也有它的弊端,或者叫短板吧。”杨彪稍稍提高了嗓门,“一个是成本高,需要打两口井;另一个,蒸汽从注汽井进入油层,很难保证驱动的方向就是它的目标井---采油井。因为油层中的地质情况太复杂了,同一油层的孔隙度变化很大,蒸汽很容易从孔隙度大的地方走,它也耍滑,选容易走的地方走。如果蒸汽在油层中走的方向不是往采油井那边去,把原油往其他方向推,那采油井的采收率很难保证。”

卫大猛一比划:“那围着注汽井边上打一圈井不就行了吗?这样蒸汽无论往哪个方向推,原油总能被推到一口采油井里。”

有人笑道:“卫哥,你比专家都聪明!你以为打井是种树哪?拿铁锹挖个坑就完事了?咱们采油不得计算成本啊,采收率再高,也不够一圈井的油管钱。刚才主任都说了,第一条就是成本高,那还是仅仅算了两口井呢。”

杨彪喝口水,听大伙说完,才接着说:“这个说的对,但也不是不可行,只不过现在还没有这么干的,可能以后会有,这些都需要充分论证和先导实验,取得可信可行的实验室数据,才能开展。所以我以前常说,像咱们采油实验室,要干的就是这种前期模拟实验的工作,只有模拟实验的结果达到预想,才能到现场去实践。前期的模拟实验,是长期、大量、艰苦的基础工作,可能有些成果,也可能是失败的数据。”大家听了,都有些沉默。

杨彪接着说:“蒸汽驱的技术,已经开始应用了,现在总公司要开展的项目,是在蒸汽驱的基础上,又往前走了一步。总公司的专家们,到国外油田考察,发现加拿大阿尔伯达油田已经在现场开展了一种新的采油技术,叫做 ‘steam aided gravity drainage’简称sagd,也就是我一开头说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这个采油技术和蒸汽驱的区别,不仅仅在于‘drainage’和‘drive’的差异,更在于‘gravity’,也就是‘重力’,要靠油层中原油通过自身的重力作用,让原油自动的、乖乖地流到油管中。大家知道,油层在地表下七八百米到两千多米的深度分布,油层厚度薄的有几米,厚的有几十米上百米,原油在油层的岩芯孔隙中非常粘稠的存在,怎么能靠自身重力流出来?加拿大的技术是这样做的,打一口水平井,水平井大家在书里也看到过,它的钻井过程是这样的:采油管到了油层之后,不是像现在这样垂直通过油层,而是横着穿过我们要开采的油层,水平水平,采油管要在油层中‘躺着’呈水平状,尽最大可能增加与油层接触面积。”

卫大猛一脸懵:“主任,咱们搞采油工艺的,钻井那一套,咱可是一窍不通啊。”

“也不是让你打井!”杨彪打断他,“水平井不是啥新的钻井技术,现在国内好几个油田都打了,有的已经投产。咱们宁江油田还没有水平井,但据我了解,咱们钻井公司的技术,完全可以打水平井。咱们已经打了很多斜井,角度非常大的斜井也打过,说白了,如果斜井的角度接近或达到90℃,那不就是水平井吗?钻杆打到目标油层后,换成能调整角度能拐弯的钻头,就能水平钻进到目标油层。所以我说加拿大阿尔伯达的新工艺,就是在‘steam aided gravity drainage’后面加上‘in horizontal well’,这个采油工艺的全称就叫‘利用水平井进行蒸汽辅助重力泄油(hwsagd)’!采油井进入到油层后,油管的水平段要贴近油层的底部,这样,经过射孔后的采油管与油层的接触长度,至少有几十米。而我们常规的直井,采油管与油层接触有十米左右就不错了。接触面积增大,原油进入油管的几率增大。大家知道,一口油井从外观看,就是一根大粗管子,其实是粗管子套细管子,一共有好几层管,最外面的是保护套管,这是钻井队打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