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 召见(1 / 2)

加入书签

任何一样东西的发明普及,其实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便是发明出来了,想要普及大众的时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东西。

手推车在我们这个时代看来,是最寻常不过的东西。然而对于这个时代来说,却不简单。

车身和车架还好说,普通的木匠就能轻易制作。不过是几根木头,利用榫卯结构拼接而成罢了。就是扶手那个地方,需要稍微弯曲。

最难的,是轮毂的部分。制作一个手推车的轮毂,就相对麻烦些了。

当然,再麻烦也不如马车轮毂。在古代,拥有一辆马车的家庭,绝对算得上是非富即贵。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这是在《荀子·劝学》中古人制造车轮的描述。

古代的车轮在开始的时候是由陶制成的,后来人们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觉得陶制的车轮麻烦,不仅在制造的方面,而且一旦破损,陶制的车轮很难修复,所以聪明的古人便研究出了木质的车轮。

古时候车轮的结构大致为辋、毂、辐三部分组成。辋就是车轮的外圆,类似于现在的外胎,毂就是车轮中心的原木,起固定支撑作用,辐就是车轮辋与毂之间连接的木棍了。

其中轮辋的制作相对来说也比较困难,因为一旦轮辋没有做好,整个轮子转动起来是不平的,忽高忽低。而且两个车轮必须一致,否则使用就寿命就很短。

木制的车轮很容易磨损

,这个时候就能体现出古人的智慧了。那就是,在车轮的外面包裹一层铁皮。

古人在将轮子完成之后,测量过了轮子外端的周长,便叫铁匠打一个一样长的铁皮圈,先将木轮泡在水里,然后将烧热的铁皮圈直接套在木轮上,加水降温,使铁皮圈迅速冷却,从而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将铁皮圈套在木轮上,完成木轮的加工。

做好的铁皮,会紧紧的包裹住车轮。从而,增加车轮的使用寿命。

轮辐很容易摩擦生热,甚至于冒烟起火。后来有人发现促榆树这种木材坚硬耐用,就多用在马车上面。

可这些东西都是富贵人家才能用得起的,而且制作一辆马车的车轮,工艺极其复杂。想要大规模的普及,难度很大。

木牛流马就不一样了,这只是一种小型的手推车。根本就用不着做什么轮毂,只需要用一根粗一些的圆木,从中间穿个孔就能做成一个车轮。所以说,制作手推车还是相当简便的。

即便是唐小宝觉得这两种手推车还是有些笨重了,可是在旁人看来,这简直就是事半功倍的巨大发明。

要知道有了这种手推车,就可以载货。再也不用挑着担子,提着篮子了。而且肩挑不但累人,一个人撑死也就挑百斤。力气大的,有的能挑二三百斤。

可挑着担子,尤其是几百斤的东西,你根本就走不了远路。手推车就不一样了,这种东西可以远行。

重要的,它可以替代骡马,极大的节省了体力。在骡马稀缺的这个时代,手推车当真是个不错的发明。

周围人无不称奇,唐小宝虽说是有些失望,可也觉得这东西制作简易。若是用来运输物资,也不失为是个不错的发明。

“陈琳,你去将此人带到衙门,我要亲自过问。”唐小宝撂下这句话,便回了府衙。

可能有人会反驳,你在这纯属放屁,木牛流马根本就不是独轮车。而是诸葛亮最为神奇的发明,只不过失传了而已。

其实从唐、宋以来,中国的文史主流,都说“木牛流马”是鹿车,即独轮车。

“木牛流马”主要用于运粮,它可以运载一个士兵一年的口粮,约合四五百斤左右。而今天的小推车,可以装载约一千斤的东西,载重量增加了一倍以上。所以说,古人的木牛流马为独轮车,并没有夸大其词。

此外宋代高承《事物纪原》记载:“小车: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盖巴蜀道阻,便于登涉故耳。

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这里认为木牛就是小车,流马就是独轮车。

《宋史》、《历代名臣奏议》等书中也认为木牛流马是“独轮车”宋代陈师道在《后山丛谈》认为木牛是独轮车,流马是四轮车。

反正不管怎么说,唐小宝见到的这个所谓的木牛流马,就是普通不过的独轮车。不过,在这个

时代能够有人发明出来这种东西,也算得上是不错的了。于是,他觉得召见这个人。

这种事陈琳是比较轻车熟路的,他很快就将发明这种东西的人,带到了琼州府衙。

这个发明者,显然没有想到自己做出来炫耀的这个木车,竟然惊动了官府。而且,此人似乎对于官府极为惧怕。

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在古代,地方官府是绝对权威所在。寻常的普通百姓,对官府都是畏如蛇蝎的。

没权没势的普通百姓,自然是害怕官府的。因为官府的人,可随便拿捏你。

此人其貌不扬,瘦瘦弱弱的个头也不高。扔在人群中,也显得丝毫不起眼。

当陈琳把他带到琼州府府衙的时候,跪在唐小宝面前的这个人,甚至于还在微微发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