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开战(1 / 2)
圣帝没有动小定王,是因为他需要小定王帮他平叛。可终究还是在军中派驻了监军,用以牵制小定王。
何谓监军,古代帝王嘴不信任的就是武将。尤其是武将有功高震主的能力的时候,帝王愈发的害怕。
为西汉打下了半壁江山的韩信,留下了那句‘狡兔死走狗烹,飞鸟见了良弓藏’的千古名句之后,再到后来的霍光大权独揽,再到明朝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甚至于经济发达的赵宋,直接来了个重文轻武。
得以善终的武将不是没有,可都是寥寥无几。比如说中唐时期的郭子仪,他算得上是个例,这需要有一个包容开阔的帝王。况且当时的郭子仪也是自黑保命。
人性是经不起考验的,武将的权利过大,就会觊觎皇权。有时候就算你无心,却也由不得你了。比如手下突然给你来上个黄袍加身,这些帝王们怎能不恐惧。
既然武将不值得信任,那么监军就油然而生。
历史上的监军,大多数都是由宦官担任。提起宦官我们总会联想起宦官专政,其实是有失偏颇的。
历史上的帝王们不是不知道宦官专政的弊端,可最终还是没能走出这个怪圈。究其原因,就是帝王们认为比起武将来,宦官更值得信任。
两害相较取其轻,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在洪武十七年就颁下诏令:宦官只供洒扫侍奉,不许读书识字,不得兼外臣文武衔。宦官不
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甚至于铸造铁牌立于宫门内,作为警示后世子孙的祖训。
作为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有这个能力统御武将,所以他不需要宦官。
可是作为后世子孙的帝王们就不一样了,他明知道太祖遗训是对的。可面对武将们的咄咄逼人之势,他们最终还是无奈选择了继续重用宦官。因为比起武将来,宦官相对值得信任。
圣帝之所以放权,之所以封小定王为皇太弟,其实不过是无奈之举。他知道不这么做,唐小宝他们的一十八路义军很快就会打到了京城,灭掉这个维持了二百余年的大圣王朝。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时人心思变,亡国依然迫在眉睫。想要保住江山社稷,唯有继续依靠小定王。
圣帝的选择是无奈的,他认为下毒谋害自己的幕后黑手就是小定王。可他只能选择隐忍,他让东场停止继续调查此案。
陈德贵和赵才人的目的达到了,他们知道已经在圣帝的心中埋下了杀意。景安宫内,陈德贵忘乎所以的搂着赵才人,二人为自己出色的计划成功欣喜不已。
“德贵,你把东场的幡子们都撒到了定王军中,这些人可否靠得住?”赵才人趴在了陈德贵的怀里,轻声问道。
这个昔日的奴婢抚摸着主子的后背,得意的道:“娘娘安心,这些人都是奴婢千挑万选,都是自己人。定王爷想与咱们斗,还是嫩了
点。哈哈哈哈,什么皇太弟,还不是咱们手里的棋子。”
赵才人从陈德贵的怀里钻了出来,正色道:“越到这个时候越要沉得住气,世事无常变故良多。让你的人不要擅动,此时还不是咱们的机会。”
陈德贵点点头:“这个我自晓得,不过,娘娘怀有身孕的事,什么时候告知圣上?”
赵才人摇了摇头:“尚未到时机,此事还需太医院的帮忙,等我消息。”
小定王是愤怒的,说好了放权,可是圣帝还是在军中安插了监军。要命的是这些监军趾高气扬的,和军中将领多有冲突。
小定王下令让部下一再隐忍,打狗还得看主人。虽说这些监军都是东场的太监,可毕竟是圣帝授意的。只要他们不去干涉指挥权,小定王并不想过多的追究。
从圣帝派驻监军来看,小定王就已经知道冲突在所难免。可为了大圣的江山,他只能被迫忍耐。
大军终于开始出征,此次小定王进攻的方向,再次放在了江淮之地。丁蓓志做梦都想不到,他一个十八路义军盟主的名号,会招到来自朝廷致命的打击。
一开始,丁蓓志还踌躇满志。毕竟大家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他这个盟主倒下,下一个就会轮到他们。
于是丁蓓志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击,其余十七路的起义军们也纷纷呼应。这次义军们士气高涨,他们不再把这个腐烂的朝廷放在眼里,不再把官兵放
在眼里。
毕竟,十八支农民起义军组成的联盟,其势力之强大,足以和官兵抗衡的。即便是小定王再能打,也是双拳难敌四手。
然而战争的结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江淮之地的滁州作为第一战场,双方投入的总兵力达到了七十万人以上。
这是大圣王朝百年以来,经历过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圣帝一反常态,倾其国库的支持小定王,双方在滁州战场打的天昏地暗。
让唐小宝惊讶的是,丁蓓志的战斗力竟然如此强悍。而且,此人的指挥能力并不弱。丁蓓志组织起来的第一道防线,就成功的抵住了小定王的第一波攻击。
其实,丁蓓志抵挡住的只是小定王的先锋部队。而丁蓓志组织起来的第一道防线,兵员大多也是来自于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