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失败(1 / 2)
这是一个王朝的末日,圣帝不过是在最后的挣扎。亡国之兆已经迫在眉睫了,大半的江山已经烽烟四起。
而那名宫女在逼迫喝下了汤药之后,只能静静地跪在那里。没有圣帝的吩咐,她不敢起身。
古人的毒药无非就是砒霜鹤顶红之类的东西,什么无色无味杀人于无形的毒药,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不存在的。而且,服下了毒药之后,也不可能瞬间发作。
这个宫女就是这样,在服用了添加过量附子的汤药之后,她并没有感觉出异样来。
直到过了一个多时辰,她才开始觉得腹痛如绞。附子中毒的原因是附子中含有的乌头碱成分会刺激神经,损伤周围神经,通常剂量大能致死。
王太医和孙太医作为一个太医,自然深知这多少的药量能够致命。且这味附子之中,还掺杂了其它几味致命的毒药。
其实砒霜和鹤顶红是同一种捂着,就是不纯净的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呈红色,又叫红矾、红信石,有剧毒,“鹤顶红”是古时候对砒霜的一个称呼而已。
其实古人所用的毒药无非就是断肠草、雷公藤钩吻、鸩酒、砒石、鹤顶红、番木鳖、夹竹桃、天然砒霜、乌头、见血封喉毒箭树、雪上一枝蒿、曼陀罗等。
要在圣帝的汤药中下毒,那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觉,不能被人察觉。
寻常的毒药自然不行,比如说砒霜之类的毒药,
若是圣帝喝下去的话,很快就会被人发现,最后还是会怀疑到二人身上。
要让圣帝显得暴毙而亡,也就是突发了莫名其妙的疾病。
在我们现代,医学条件发达的情况下,对于疾病造成的死亡一般都能有大致的了解。而古代对于这些都所知甚少,很多王侯将相都是暴毙而亡。
这其中就耐人寻味了,所谓的暴毙有可能是突发疾病,更大的可能是被谋害。而你偏偏有找不到证据,比如说明朝的三大疑案,虽然都和皇宫有关,可都一样的缺乏证据。
晚明三大疑案或称明末三大案,明朝末期宫廷中发生的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的总称。这三起事件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故有“三大案”之称。
梃击案是明朝三大迷案之一。事发时间明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初四疯汉张差闯入太子宫,持棍乱打太子朱常洛,惊动朝廷。太子之争,举棋不定酿祸端,是报复,还是栽赃,扑朔迷离。最终以张差之死而告终,梃击疑案糊涂了结。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朱常洛即位,为泰昌元年,郑贵妃为保全自己,取悦新帝,从侍女中挑选了8名能弹会唱的美姬进献给泰昌帝。贪婪酒色的泰昌帝纳8姬后,本已虚弱的身体更加不堪。泰昌帝惧怕死亡,决计服用红丸。初服一丸,四肢和暖,思进饮食,再进一丸,于次日凌晨即亡。此药为红色,称“红丸”
。
朱常洛登基后宠妃李选侍照顾皇长子朱由校迁入乾清宫。不到一个月后,朱常洛死于红丸案。李氏与太监魏忠贤密谋,欲居乾清宫,企图挟皇长子自重;都给事中杨涟、御史左光斗等,为防其干预朝事,逼迫李选侍移到仁寿宫哕鸾宫。李选侍万般无奈,怀抱所生八公主,仓促离开乾清宫,移居仁寿宫内的哕鸾宫。
这些都是改变了历史走向的疑案,都和皇帝有关。泰昌帝竟然服药而亡,最终此案竟然也是不了了之。
王太医他们,想利用的就是这个方法。他们在汤药中添加了附子等几味中药,都是寻常的用药。只不过药量大了一些,大到足以致命的剂量。
将来一旦案发,就算是有人怀疑到自己头上。只能是说圣帝体质太差,暴毙而亡罢了。反正,你们也拿不出实质性的证据来。
偏偏许多事就是这样的巧合,圣帝并没有服用汤药,而是强行灌给了这名宫女。
腹中剧痛之下的小宫女终于再也忍不住,她额头上汗水涔涔而下,整个衣服都湿透了。显然,是经历着巨大的痛苦。
宫人都看在眼里,可没有人敢在暴虐的圣帝面前开口。直到,这名宫女再也支持不住,晕倒在地上的时候,才引起了圣帝的警觉。
圣帝的瞳孔收缩,吓得从椅子上一跃而起:“快,看看她是怎么回事!”
这一下,整个后宫登时乱了起来。陈德贵得知消息之后
,急匆匆的赶了过来,赵才人在得知圣帝身边一名宫女服用了汤药中毒时候,也是着急忙慌的来了。
等陈公公和赵才人来到这寝殿之中,那名小宫女已经毒发身亡了。她死状极为痛苦,如同虾米一般的蜷缩在地上,圆睁着双眼死不瞑目。
二人显然也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陈德贵大着胆子俯身过去一探鼻息,然后翻开这宫女的嘴巴一看,沉默不语的站起了身。
“她为何会暴毙,快、快传太医!”圣帝惊恐的大叫。
“慢着!”赵才人拦住了他,然后低声道:“陛下,此事不可声张。”
圣帝被吓得不轻,依然方寸大乱,听得赵才人这么一说不由得也是一惊。一旁的陈公公也跟着说道:“陛下,这宫女死的蹊跷。奴婢以为,应火速包围御药房和太医院,将今日执勤的太医抓起来拷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