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 捞钱(1 / 2)
此时让小定王南下平寇,那么也就意味着唐小宝所在的江淮之地,将成为官兵反扑的主要对象。
按理说,陈公公这个建议还是非常不错的。秦岭之南,便是唐小宝所在的通州。朝廷官兵反扑,若是经沿海入江南的话,通州则是首当其冲。
偏偏,陈公公这么说的时候,圣帝反而犹豫了起来:“这个,容朕再想想。”
如今小定王平定了京畿周边的流寇,声望日隆。在朝中威信极高的时候,再让他此时南下江南平寇,那将来小定王的势力谁能制得住。
小定王南下江南,等于是放虎归山。若是小定王在江南培植了属于自己的势力,以小定王的威望振臂一呼,怕真是应者云集。
圣帝很害怕,即便是知道流寇的危害。可至少目前京畿还算太平了,就不能再调小定王南下。况且,万一北凉人此时打过来了呢。
其实,这不过是圣帝的自我安慰而已。圣帝始终放不下小定王,他做不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这一点正中陈公公的下怀,他与小定王势同水火。同样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小定王做大的,毕竟小定王对自己的羞辱,陈公公怀恨在心。
入夜时分,有个小太监去了陈公公的房间。小太监毕恭毕敬,拿着一个木盒。
这个黑漆漆的木盒丝毫不起眼,看起来也普普通通不过是装杂物的盒子罢了。然而这小太监却小心翼翼,双手捧着来到了陈公公跟前。
大半夜的,又是皇宫大内。这名小太监大着胆子竟然来到陈公公房间,他双手捧着木盒献了上去:“回公公的话,这是湖广总督郭天河,特意叮嘱属下给公公您送过来的。郭大人说,区区薄礼不成敬意,公公您务必要收下。”
一听说是郭天河这三个字,陈公公冷冷的说道:“他还敢给咱家送礼,殊不知他早已大祸临头了。这郭天河好大的胆子,竟敢指使你来找咱家。”
西川派出使者来大圣结盟,并且带了战马三千匹前来进贡。可以说是,诚意满满了。
谁知,这使者到了湖广就出了事。一个堂堂的西川使者被杀,三千匹战马又不翼而飞。作为湖广总督的郭天河难辞其咎,怕是死期不远了。
郭天河也是诚惶诚恐,他慌忙运转自己的关系网。在京城频繁走动,为的就是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这小太监吓得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将木盒举得更高了:“公公明鉴,郭大人对公公一片赤诚。而今性命堪忧,唯有公公能救郭大人性命。还请公公慈悲,郭大人说了,此生绝不敢忘记公公大恩大德。”
这小太监高举着木盒似乎颇为吃力,陈公公只是轻蔑的看了一眼,然后对身边人点了点头。
陈公公身边的贴身太监走过去,将木盒接了过去,然后递到了陈公公面前。
陈公公拿起木盒,轻轻的掀开看了一眼,随即合上了木盒。
木盒平平无奇,拿在手里也并不如何的沉重。很显然,装的并不是什么金银珠宝之类的东西。可木盒子里装的东西虽然很轻,却比金银珠宝更为值钱。
因为陈公公打开木盒的那一刻,他亲眼看到了里面是厚厚的一摞银票。银票数量之巨,触目惊心。一个湖广总督居然捞了这么多钱,陈公公不由得大为所动。
总管太监,宦官名。有总管、副总管名称,品衔悬殊不一。其中:四品者为宫殿监督领侍衔,五品者为宫殿监正侍衔,六品者为宫殿监副侍衔,七品者为执守侍衔。
看起来,一个小小太监总管,品阶并不高。实际上,却是个风云人物。
太监总管,总领皇宫大大小小的太监宫女。而且还是皇帝身边的红人,甚至于能够代理皇帝处理朝政。
遇到个昏君,甚至于江山都能把持在这些太监的手里。历史上,那些把持朝政的太监比比皆是。
比如说,明朝末年的魏忠贤,魏公公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司礼秉笔太监、九千岁魏忠贤——古今第一宦官。他猖狂到什么程度,搞得全国各地都在为他修建生祠。甚至于,左右皇帝的废立。
当初,就是魏忠贤极力劝谏木匠皇帝朱由校,令选宗亲继位。还好朱由校的皇后力主,让朱由检继位。
一个太监的生祠居然搞得民怨沸腾,魏忠贤生祠“几遍天下”,“每一祠之费,多者数十万,少者数万”,且“剥民财,侵公帑,伐树木无算”黄运泰造生祠迎塑像时,“五拜三稽首”,“率文武将吏列班阶下,拜稽首如初”。国子监生陆万龄上书,称魏忠贤可与孔子相提并论,因为“孔子作《春秋》,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而忠贤诛东林”。
论权势,正德年间的大太监刘瑾最牛,创立“内厂”,统领东厂,西厂,锦衣卫,人称“立皇帝”。论知名度,天启年间的魏忠贤最大,在下发的诏书中,居然可以和皇帝并列,人称“九千岁,仅次于万岁爷了。”
这个陈公公虽然没有那么夸张,可他依旧是为圣帝所宠信。像是陈公公这样的人物,什么金银珠宝没有见过。可湖广总督郭天河给他行贿这么多银子,还是着实让陈公公吃了一惊。
到底有多少钱呢,虽然陈公公只是匆匆一瞥。以他的经验也看得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