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粮仓(1 / 2)
据说,除了京城的那位皇帝,还没听说谁一天是吃三顿饭的。
在中国古代基本上都是一日两餐制,并且可以说是一种主流。这两餐也有讲究,第一餐名为“朝食”或者大食,一般在早上八九点的时候吃;晚上那餐则叫“餔食”也叫小食,也就是飧食,吃的时候基本在下午四到六点左右。
难道说,那些达官显贵还有地主老财们,也是一天吃两顿饭么?
答案是的,即便是达官显贵皇亲国戚们,也都是一天两顿饭。并不是说他们有多节约,而是这只是一种饮食习惯。只要他们喜欢,一天吃三顿五顿都可以。
就比如说我们现在人一天吃三顿饭,但是即便是再有钱,也没有几个人去一天吃五六顿。只因为一日三餐已经成为习惯,古人亦是如此。
在这个时代是基本没有什么丰富的娱乐活动的,百姓们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晚上天色稍暗,大家基本就睡觉了。一天两顿饭对于穷苦百姓们来说,不敢说是节约粮食,至少能够空出更多的时间工作。
至于达官显贵们,他们正餐一般也是两顿。但是茶水点心,则是随时供应,想吃就吃的。
我们所熟知的鸿门宴,吃的就是早餐。《白虎通义》记载,天子一天四餐,一大早吃上一顿,中午一顿,黄昏一顿,晚上还有一顿,诸侯可以一日三餐,卿大夫,只能一日两餐。
直到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日三餐才开始逐渐普及。但是都与老百姓无缘,普通百姓依旧是一日两餐。
大圣王朝也是一样,即便是那些官兵也都是一日两餐,一干一稀。
而唐小宝居然让他的天权军,一天吃三顿。要命的是,一天三顿都是充足供应的干粮。
天下大乱流寇四起,多者聚众数万,少则几十上百人就能啸聚一起。仅仅是江淮之地,流寇的数量就如同过江之鲫。
可是能一天吃上两顿饭的寥寥无几,大多数时候大家都是饥一顿饱一顿。流寇们是没有什么底线可言的,饿疯了的他们所过之处如同蝗虫一般,肆意的烧杀掳掠。
军纪严明的前提是,你得能够保证军队的给养。当给养跟不上,你拿什么养自己的将士,只能放任他们抢掠。
尤其是小股的流寇,与土匪无异。这些小股流寇除了四处劫掠之外,再就是招兵买马了。毕竟只有势力大了,才能够获取更多的资源。
而有的饿疯了家伙,上午投奔了一个流寇队伍,下午转身就反水跑去了另外一支流寇队伍中。为的,就是想多混一顿饭。
谁有吃的,我们就跟谁干。
通州城有吃的,当别人都在吃糠咽菜喝稀粥的时候,通州城就有咸鱼佐菜了。所以,前来投奔唐小宝的人从未断绝过。
眼下的日子依旧艰难,可唐小宝还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粮食,优先供应天权军。
“天权军的将士们,我不能保证,不能保证给你们大鱼大肉。可是在这里,我所能保证的,是你们每个人一天三顿,吃的都是干粮,管饱的干粮!”
这些话放到现在,对我们而言没有任何的诱惑力。怕是就算是猪面对古人吃的那些粗粝的粮食,也没有什么胃口。
可是对于古人来说,尤其是在饥馑世界里苟延残喘的他们来说,粮食是无比珍贵的东西。
而且这还是干粮,不是清淡如水的稀粥,是管饱的干粮。
就这,唐小宝还在继续给予他们更大的惊喜:“你们以后还会有更好的,将来打了胜仗,你们还会有肉还会有军饷。你们能养活自己的家人,将来没有了战事,你们还可以娶妻生子。”
这一个个平淡无奇的东西,在此刻却显得弥足珍贵。希望,原来是如此的美好。
有的将士湿润了眼眶,在这个时代,不知道有多少人如同行尸走肉般的活着。如同丧尸一般,没有了希望只剩下绝望。偏偏连死的勇气都没有,或者是不甘心于命运,就这样愤世嫉俗苟延残喘的活着。
唐小宝的出现,给了他们希望。给了他们本已经破灭了的,如今重新燃起的希望。
我们,真的能像个人一样的活着么?
作为刚刚被任命为指挥使的孔祥鑫沉默着没有说话,一旁的张文德同样的沉默。天权军的将士们,也在同样的沉默着。
这个希望实在是太美好了,美好的就像是一个梦,如此的不真实。他们不敢相信,就是因为害怕希望越大,失望也就会越大。
唐小宝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的信诺:“孔祥鑫,带着你的人,跟我是粮仓。”
孔祥鑫愣了一下:“啊?”
“啊什么啊,带着你的人,跟我去粮仓!”唐小宝再次的重申。
八百天权军将士,从军营鱼贯而出。他们队列整齐的,走在了通州城的大街上。
每个人的脸上,都难掩兴奋。沿途的百姓,无不惊讶莫名的看着。
唐小宝占据通州城之后,就没有断过和外面的贸易往来。仗着自己的盐场还有船厂,他与周边的流寇们做着各种见不得光的交易。其中,甚至于包括周边的官府。
这些人用粮食来换取食盐还有咸鱼,虽是乱世,依旧阻挡不了粮食的流通。
虽然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