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老耆宿(1 / 2)

加入书签

“船,是大船!大船回来了,大船回来了!”岸上围观的百姓,有人高声叫了起来。

所有人都在期待着,尽管他们知道,或许他们的期待只是一场空。

那又怎样呢,当你绝望的时候,唯一的稻草或许也能成为落水之人最后的希望。

大船吃饱了风,在缓缓的朝着岸边驶来。岸边上的百姓越聚越多,董天正的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他知道,通州城的百姓能不能活下去,就看这个渔船能不能捕获到鱼了。

董七七怔怔的看着,她听人说过海上凶险,随时都会有性命之忧。尽管唐小宝跟她说安全的紧,可她终究还是担心。

董小六则上蹿下跳,急不可耐的在人群中胡乱挤着:“来了来了,船上的鱼呢,怎么看不到鱼。抓到鱼了没有,鱼呢?”

大船相隔的这么远,鬼才知道有没有抓到鱼。沿海的百姓,大多并不认识这个败家子的,于是有人嬉笑的叫着:“鱼,鱼不是在船上呢么,满满的一大船,发达了。”

此时的大船在海中只是一个黑点,越是信誓旦旦说这种大话的人,越是在信口开河。董小六登时愤怒起来,跳着脚指着对方的鼻子就骂:“放你娘的狗臭屁,你是狗眼么,你怎地看到满满一大船鱼了。”

对方显然也是个泼皮,当下反唇相讥:“不是你问的么,老子跟你说了你又不信。”

“他娘的我揍你个王八蛋的!”一言不合就开打的董小六撸起了袖子。

对方也不是个善茬,甩开膀子就要放对。就在这个时候,董小六身后的一干家丁围了上来:“少爷,谁想找死呢。”

董小六指着对方:“这小子敢耍老子,给我打的他老娘都不认得他。”

对方一看,万万没想到这家伙竟然带了这么多人。于是吓得脖子一缩,缩进了人群眨眼不见了踪影。董小六还不解气,还想着上前再追。

家丁拽住他:“见好就收吧少爷,大人可还在那看着呢。你若是在这打了人,大人岂能饶你。”

一想到自己的老爹,董小六不免有些发怵:“算这小子走运,下次见他一次打他一次。”

此时的大船逐渐的靠近海岸,这个时候的人们也终于看清了大船的轮廓。除了硬帆还有就是这种旋转橹。

木船是在不断改进的过程,最开始的橹叶比浆更宽,他会放在船尾,人通过绳子来调整方向,并带动水里的橹叶左右摇摆,给船向前的动力。那这个过程就叫摇橹,而且全程都在水里工作,动力比浆大很多,一个人能顶三个人的力量。所以橹逐渐受到追捧,人们经常靠它去那些浆去不了的地方,比如狭窄的水道。

橹的出现节省了人力,扩大了水上的活动区域,这是人类在动力装置上的一次进步。而橹在工匠的手里,也在不断升级。到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已经升级为旋转橹,据说有点类似螺旋桨。

后来人们根据浆的原理,继续改进。在东汉的时候就发明了舵。把桨叶加大变成舵叶,固定在船尾,由船上的人操控。

但是一开始就舵叶全部都在舵杆的一侧,加上它在水里转起来很费劲,这依然难不倒古人的智慧

直到后来工匠们把舵进行了升级,一种叫平衡舵,舵叶在舵杆的两侧,转起来就轻松很多。一种呢叫开孔舵,舵面上有很多小孔,转动的时候可以减少水的阻力,还有一种叫升降舵,可以根据水位深浅,调节舵的高度。

也就是说,通州船厂的的造船技术已经和明代不遑多让了。据说明代郑和下西洋的宝船,也是采用的这样的技术。

此外,这些船只因为足够巨大。所以被分割成了许多的船舱,这样就不会因为某一处漏水,而导致整艘船沉没的悲剧发生了。

经验都是从失败中总结出来的,前人不知道走过了多少的弯路,才使得如今的造船技术突飞猛进。水密隔仓的出现,即便是某一个仓漏水,水不会再流进其他仓。靠着其他仓的浮力,船舶可以继续航行。

除了没有蒸汽动力之外,这些大船技术已经相当先进了。即便是拥有如此先进的技术,却依旧连指南针都造不出来。

“不对啊,船上是没有鱼啊,你们看,甲板上就一堆破渔网。”临近靠岸的时候,有人指着大船叫道。

然后,所有的人心都沉了下来。没错,他们都没有看到船上有鱼。也就是说,这艘大船捕鱼是失败的。

悲观的情绪在人群中蔓延,众人无不摇头叹气。董天正的一颗心,也跟着沉了下去。完了,难道说我通州城的百姓,真的抗不过今年的灾荒了么。

众人没有看到船上有鱼,这也就意味着,所谓的深海捕鱼计划失败了。有人在身后低声的嘀咕着:“我估摸着这什么引水晒盐也是空谈,靠着晾晒能得到食盐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是啊,咱们的董大人,八成是被人骗喽!”

“完了,等死吧大家,今年的日子是过不下去了。实在不行,咱们也只能逃难去了。”

“逃难,这兵荒马乱的你去那儿逃难。你没看到,城外有多少路倒尸么。要我说,宁可饿死也不逃难。至少死在家里,也算的落叶归根。”

“鼠辈!皆是一群鼠辈!你们懂个球,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