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指南针(1 / 2)
指南针,在这个时代居然还没有制造出来,这着实出乎了唐小宝的意料之外。
在他的印象中,作为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在军事和航海用途上极其的重要。可是,偏偏在大圣王朝这个时代,还真就没有这东西。
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司南”之称,始于战国,终止于唐代。
我们的祖先总是充满智慧,只是祖先许多璀璨的发明,一开始的道路都是相当的曲折和漫长。也就是说,一项技术的普及,是需要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
就拿我们的四大发明来说,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者是蔡伦 蔡伦总结以往人们的造纸经验革新造纸工艺,改进了造纸术,终于制成了“蔡侯纸”。
可是,一开始这蔡侯纸并没有得到普及。而是经过了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造纸术才逐渐的取代了竹简。
指南针也是一样,直到宋代才开始真正应用于航海军事用途。至于火药,则直到宋朝末年才开始逐渐在军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印刷术的普及,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除此之外,比如说促进了清朝人口大爆炸的原因,那是因为引进了玉米和番薯之类的高产作物。
实际情况就是,在明朝中叶这些东西就引进过来了。可是迟迟没有得到普及,按理说这种耐寒耐旱、病虫害少且产量高的作物,一经推出会迅速普及才是。
实际情况却是,经过了上百年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才使得红薯玉米之类的作物,在全国逐渐的普及起来。
大圣王朝不是没有司南之类的东西,只不过都被那些术士用来看风水或者装神弄鬼。而且这些术士对于指南针的应用都忌讳莫深,他们并不想泄与外人知。
而普通人了解指南针的用途则更为稀少,实际上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种东西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祖先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往往到最后都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的原因之一。
大圣王朝有指南针,可是没有应用在航海技术中。甚至于,知府董天正这样的人,对此都是一无所知。
那些航海的船员,仅靠的是一些老水手经验。南下与诸国进行贸易往来,他们的大船行走的,也只是沿海路线。
没有多少大船敢深入深海中作业,大海茫茫一旦迷失了方向,就回不来了。
在大圣王朝最鼎盛的时期,航海业空前发达。可是,每年在海上迷失方向的船只,也是不胜枚举。
直到现在,航海的船员,依旧被认为是一个极其危险的职业。这也是,除了大圣王朝本身国力衰微,航海业逐渐走向没落的原因之一。
董天正就担心,一旦这些大船出海作业。即便如唐小宝说的那样,用他所谓的滑轮组和杠杆,能够轻易地吊起捕鱼巨网。
可是这样的大船深入大海也是极其危险的一件事,若是迷失了方向,将葬身于茫茫海上了。
唐小宝说的这些东西实在是过于古怪离奇,以董天正现在的思维认知里,他实在难以被说动。
“爹,吃饭了。你们在书房聊了这么久,不饿的么。”就在这个时候,董七七提着菜篮带着家丁走了进来。
董小六使劲的吸了吸鼻子:“什么东西好香啊,妹妹,你烧的鱼么。”
没错,董七七亲自下厨,为他们烧了一条海鱼。这条鲈鱼,就是来自于海边渔民捕获的。
饭菜被端上了书桌,看着桌子上香喷喷的烧鱼,董天正一时间陷入了沉思。
鱼也是食物,搭配着粮食可以使得百姓们度过今年的难关。只是,唐小宝献出的这些计策,真的可行么。
唐小宝看出他的犹豫,于是转头对董七七道:“七七姑娘,能否借你一根绣花针一用。”
“你要缝补衣服么?”董七七愕然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对方绝不可能是这个意思,当下满脸通红的说道:“哦,我这就去给你拿。”
古人在寻找铁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磁铁矿,就是磁石。很多人都知道磁石的作用,可是鲜有人知道,磁石竟然可以入药。
从矿上上开挖的磁铁石含四氧化三铁,经过仔细挑选并敲碎后可以入药煎服。其味道咸性寒凉,能够入心经、肝经及肾经,主要的功效是镇惊安神,聪耳明目。
中医理论认为,肾开窍于耳,肾精充足则充养于耳,故耳聪目明,《名医别录》认为磁石能够入肾经,其性重而沉降,最能够“养肾藏,强骨气,益精除烦”,治疗由于肝肾不足所导致的目暗不明,及头晕目眩等疾病。用来治疗由于肾气不足所导致的喘促气急和诸种肾不纳气所导致的虚喘咳嗽也比较有效。
董天正日夜都在为政务操劳,郎中给是给他开了一些重要来医治耳聋耳鸣。而这其中,赫然就有磁石这一味药引子。
这是一种小孩子都知道的方法,唐小宝取来绣花针,用磁石在上面反复摩擦。然后,将绣花针插入纸片。
“董兄,取一碗清水来。”唐小宝吩咐。
没有人指使得动董小六,就连他老爹董天正都不行。这个懒得出奇的败家子,此时却屁颠屁颠的去了。这让董天正,大为的惊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