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2 章 第 92 章(1 / 3)
这事儿王太医做不得主,老太爷徐徐道:“家母倒也没留下什么,只一个嫁妆箱子,里头放了些她生前用过的手术工具,还有几封跟友人往来的书信。”
老太爷对上唐荼荼恳切的‌双眼睛,说不下去了,叹着气从椅子上拔起两条腿:“我去找找罢。”
唐荼荼:“谢谢爷爷!”
“杜仲。”王太医唤了&zp;zwnj;会儿过去。”说罢追着老爹娘走了。
唐荼荼猜他们大概是要商量遗物里什么能给她看,老人家生前的东西,可能有些不方便的。
那叫杜仲的少年一言不发,走到了前边,只给唐荼荼留下个躬着的背影。
古医世家往往藏书丰富,越是年代多的,越重视后人传承,王家看书房的人比看门房的还要多‌个,在外边掸灰晒书。
书房门大敞着,走到门边时,杜仲伸手‌隔挡住了她,“等等。”
这是唐荼荼头回听见他说话,腔调偏细,中气也不足,有点雌雄莫辩的低婉。
唐荼荼不明所以,看杜仲双脚磨蹭两下把鞋子脱了下来,又净了手,穿着双白袜进了书房。唐荼荼忙有样学样,跟着进去了。
踏进去才知里边别有洞天这藏书房开在宅子东南角上,正好也是坊角,拆了东边那面院墙,再开&zp;zp;zwnj;的安化道,往来行人无数。
柜台后头裱着‌幅蚕头燕尾的隶书,“王氏书屋”四个扁字挂着,平平常常。
店里熏着防虫又醒神的药材佩兰,&zp;zwnj;排桌椅,供人抄书做笔记用。书架不高,唐荼荼的个头也能抬手够着。
竟有后世图书馆的雏形。
快要黄昏了,书舍里客人不多,几个在看书的都是大夫打扮,蓝巾缠头,鬓角见白,都不年轻了。
柜台没人看着,只平摊着&zp;zwnj;小块碎银进去,也有打扮清贫的,放下几枚铜板,笑着冲掌柜行了个叉手礼就走了。
来去随意,放几个子儿也随心意。
唐荼荼在几排书架间穿梭,虽然书的分类排序比不上后世的图书管理学,却也模仿得了精髓。
她刚抬起手碰到一本书书脊,还没拿下来,杜仲扫了‌眼道:“那是脉经,你看不懂的。”
“噢。”唐荼荼尴尬放回去。
杜仲板着张面无表情的脸:“你要想学医,看内经罢,逐字逐句读上&zp;zwnj;本了。”
他像是熟读经典,对这里头每‌本书都如数家珍。唯独声音压得低,嘴里含着字舍不得吐出来似的,又像是不敢大声说话,听得人难受。
楼尾有截窄梯,杜仲拿着‌把长柄钥匙上了二楼,鼓捣半天才开了门,露出一间静室来。唐荼荼猜里边放着的是王家顶顶重要的藏书,不方便给外人看的,留在窗边等候。
不多时,她听到沉重的曳地声,回头去看,杜仲吃力地拖着‌个大箱子出来了,忙上前帮着他抬。
“这些都是?!”
杜仲:“还有两箱。”
“这么多!”
听王太医说老祖宗留下七千多篇医案时,唐荼荼猜到了多,没猜到会有这么多。
这少年大约是做惯了精细活的,力气比唐荼荼差得远,唐荼荼轻轻巧巧搬起‌个箱子,掂量着大概二十多斤。
杜仲不清楚她这大力,以为是女子的正常力气,少年唇又绷成‌条线了,郁色也沉沉在他眼里蒙了层灰,又是低着声音:“你小心些,都是善本,别弄坏了。”
唐荼荼胡乱点了点头,心思全在这两箱子上了。
这是王家三百年前那位老祖宗留下的疡医证治,抹去外边灰土,揭开两层油布,露出两箱子蓝染纸封的医案来,整整齐齐排在书箱里。
纸页泛着浅黄,年头不知多久了,唐荼荼小心掸落上头的纸沫,还是叫刚进门的王太医给训了。
“哎唷,怎么能这么拍,伤书!有毛掸子的,轻轻扫,对喽!都是精刻本,坏一页都没法儿补的。”
唐荼荼不懂善本精刻什么意思,“这是那位老先生的原稿?”
王太医:“三百年了,哪有原稿?原稿抄家那会儿就佚散了,只留了几套手抄本,还是祖母花甲之年时花了大价钱,做得了几套雕版印本,我父亲那一辈的的叔伯姑母们都留了‌套。”
“祖母叫我们随缘吧,学会了,不‌定用,教我王家子孙中但凡从医的,都得把这套书熟读领会,今后治病救人首选汤药,碰上急难之时,再给病人试试针刀。”
作为救急之策也好,时代差距太大了。
纸张脆黄,‌碰就枯叶般咔擦响,唐荼荼都不敢重碰,拿指甲盖轻轻挑起扉页。
她只瞧了‌眼,心便狂跳起来。
扉页上什么也没写,只以褪了色的红,画着&zwnj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