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 多尔衮知道了明廷这几年有钱的原因?(1 / 2)

加入书签

进入农历十月中旬,辽东沉阳已经寒意盛隆,多尔衮在摄政王府考着新式的煤火炉陷入了沉思。往年、在这般时候,他们是要吗准备战斗、要吗已经在战斗。总之冬季是满清通过战争搞副业,搞光阴的时候。

可今年,他们似乎要打破这个长久的习惯,迎来一个没有战事的冬季。冬季不打仗, 还能干嘛?多尔衮没有了方向。

利用冬季作战,既能搞到额外的收入,还能消耗多余的精力,让人们不至于在漫长的冬季无事可干,这也是一种排除内部不稳定因素的手段。

“洪学士、明廷发来了诏文,说不让咱们对朝鲜用兵,并放弃让朝鲜纳贡,同时由于他们控制了大宁,我军很难进入蒙人的地界, 眼下的这个冬天不好过啊。”

“是有些难,朝廷少了很多进账,外加去年延续到今夏的战事损失,外臣听范尚书说,国计支撑已然很难了。此对朝廷来说,绝非善事。”

“孤现在实在是发愁着不行!不知学士有无办法为孤解此困恶?”

洪承畴觉得自己挺倒霉,到哪儿那儿缺钱!在大明的时候,他被钱逼上了梁山,结果自己投了大清后,听说那边现在再没缺钱,反倒是这边开始缺钱了。

老洪又不是专门搞钱的人,哪儿来的办法弄到钱!不过大老板问到了,他没有办法, 也得想到办法。

“王爷、外臣试着出几个主意,请王爷定夺。一是与明廷商议,在宁远、海州等地开榷场互通有无。二是今东还得动用兵戈,既然朝鲜和蒙人以及明廷都无法用兵, 那就向东边的生人用兵, 既可以压服他们扩大朝廷的兵源,还能弄来皮草、人参、东珠等物从明廷换来货物。三是彷照明廷印纸钞,解决内部暂时缺钱之困。”

通商、向东用兵、印纸钞?听了这三策,多尔衮不由有了兴致。这三个办法似乎是有点意思。

“明廷会答应我们开榷场之议吗?”

“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他们能向我们提要求,我们为何不能提要求?直接通了商,咱们就免得用口外的通道,以及从那些奸商手中买高价之物了。同时朝廷也可以彷照他们的办法,对一些奢侈贵物收高税,对一些紧要物资免税,因此而多些治政手段。”

“学士觉得,他们答应开榷场的可能性有多大?”

“五五开吧!现在的明廷,似乎对通商相当看重,就说现在咱们的一些通商渠道,明廷似乎心知肚明,除了军资之外并没有过多的干涉。”

“好、孤这就让人起草文书发到山海关去,也将他们一军。至于对东边的生人用兵清剿, 让他们编户成丁, 今年倒是能腾出些兵马来干此事。学士、印钞的事,孤有些疑虑, 明廷之前印的宝钞形同废纸,虽然现在他们用的军票还像个样子,但孤怕咱们印了纸钞后官兵会有怨言,他们会认为朝廷这是拿废纸在忽悠人。”

由于是少数部族出身,对于货币包括满清贵族在内,他们还是更信任以实物存在的金属货币,思想相当保守。这也是为何清军入关后,会一直大量铸铜钱并以铜钱为主要货币。实际上从南宋后期开始,中国铜钱的铸造量一直不高,在大明的时候每朝铸的币都不算太多。这事到了清代后,又回到了原有的起点上开始以铜币为主了。

在多尔衮看来,印纸币主要是为了发工资,领工资的都是自己人,你给人发纸,这不是明摆着坑自己人吗?

“王爷、为何明廷的宝钞形同废纸?而他们的军钞却在民间大行其道,甚至连我国的商人都以明廷军钞为准来做生意?外臣以为,其因有三:一是他们的军钞能以实钱之数抵税,二是用军钞能从他们的供销社畅通无阻的买到货物,其三是他们的军钞能以固定的币制换到银元。”

洪承畴到底是干吏,能从目前有限的流传过来的信息中,准确的看到军票能有信誉的关键。这种事别看原理很简单,但说实话、整个天下并没有多少人能将这事看明白、讲明白,不然大明两百多年为何一直坐视宝钞成了废纸?当然、在这两百年里,也不是没人将这个问题看透,只不过大明的掌舵人在发行宝钞的时候,根子上就有坏水,想改也没法推进。

“先生之意是国朝也要效彷他们,以纸钞来抵税,铸银元来兑钞,同时广开官营商社,让人以纸换货?可这样一来,印钞的意义何在?而且咱们可没那么多皇厂来做东西。”

是啊!印钱本来是为了应付钱不够的事,按明廷的那个操作办法,印钱和不印钱有个毛线的区别,还怎么省钱?说不准还要往里搭工钱哪。另外一点,清廷可没有那么好的生产条件,大部分工业制成品都需要进口,哪来的条件开商行,让人用纸换货。

“王爷、此事并不像表面上看的那样,一进一出是平手买卖。发出去的钱,未必会全部再流回到朝廷手里,百姓们也得用钱来换货哪!只要有一半滞留到百姓手中,印钞就是划来的事。这也是为何明廷这几年越来越富,钱越来越多的原因。让纸钞滞留在民间,肯定比真金白银、以及铜钱滞留在民间好!另外国朝虽然没法像明廷那样广开工厂,以货赎币。但国朝也有另外的办法开起商铺,赎回货币。”

“哎呀!要不是学士提醒,孤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