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这五百多号人,你养得起么?(1 / 2)

加入书签

在现有的模式下,李厂长虽然不能算是工厂真正的一把手,但在工厂决策方面,绝对是说了算的人。

而以李厂长跟董书记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李厂长只要拍板了,真正的一把手董书记,也不会轻易否决。

实际上,董书记现在年龄大了,马上面临退休,基本已经不怎么管事儿了。

就算管,董书记也更多是管一些高级领导的人事问题,或者特别重要的事儿。

更不用说,董书记跟李厂长一样,同样很看好曹志强这个有“大领导”看中的有为青年了。

因此,李厂长现在拍板支持曹志强,那么把保卫科跟运输科都调归出版社指挥,三部门联合作战这件事,基本就算是定了。

然而,李厂长不像曹志强,想的要更多一点。

保卫科跟运输科,虽然都是科级部门,严格来说,比下属子公司模式的红光出版社要低一级,但理论上却互不统属。

所以,红光出版社要想随意调派这两个科的人,有些名不正言不顺。

别小看这个名不正言不顺,在国企大厂里,这是很要命的问题。

尤其是还要涉及到工资待遇方面,就更要命了。

不过这不要紧,只需要另外搞一个部门,一个能管这几个科的部门就行了。

为此,李厂长决定成立一个综合事业组,简称综合组,隶属于厂长办公室。

也就是说,综合事业组,只是厂长办公室里的一个快速执行小组。

这样一来,综合事业组的决策,就等于是厂长办公室的决定,自然就能管到保卫科跟运输科,以及工厂子公司的红光出版社。

不止如此,有了厂长办公室这层皮,这个综合事业组还可以实行财政独立策略,这就完美解决了由曹志强的红光出版社,来负担红光机械厂保卫科跟运输科的工资待遇问题。

同样道理,为了让曹志强更加名正言顺的管理这些部门。

李厂长还任命曹志强为厂长办公室的秘书,专门负责这个综合事业组。

这事儿也不难,毕竟曹志强虽然是红光出版社的副社长兼总经理,但那只是职务。

人事档桉方面,曹志强还是红光机械厂的职工。

所以,让曹志强兼职一个厂长办公室的秘书,这并不是难事儿。

当然了,这种人事任命,必须得经过董书记点头才行。

不过以李厂长跟董书记的关系,还有曹志强的背景能力,这根本不是问题。

“放心好了。”李厂长和蔼的对曹志强道,“这件事呢,三天之内就给你办好,不过……”

“不过什么?”曹志强问。

李厂长想了想道:“不过,保卫科跟运输科的人可不少,加起来得有五百多号人。

这五百多号人,你养得起么?”

曹志强咽了口唾沫:“五百多号人?那,那一个月要多少钱啊?我只说工资。”

李厂长摇摇头:“那,我给你简单算一算。

这五百多号人,每个月光是给这些人开工资,不算奖金跟其他福利,就得超过两万块。

一年下来,我先不算其他费用,只是这些人的工资,就得超过二十五万!

要是加上奖金福利之类的,一年至少三十万!

这笔钱,你确定你那个小小的出版社,能负担得起?”

“啥?”曹志强愣了,“五百多号人,一个月的工资才,才两万?连奖金带福利,一年总共才只需要三十万?我没听错吧?”

“幼呵。”李厂长笑了,“口气不小,你还敢说才?怎么,你那个出版社很赚钱么?赚了多少?”

曹志强笑着摇摇头:“不怕您笑话,我那出版社啊,最近刚发行了一套书,我写的。

时间也不长,满打满算,到现在为止,也不过才在新华书店上架了六天,还不到一周。

然而,到现在为止,你知道我的出版社赚了多少钱么?”

“多少?”

“不多,也就这个数。”

说到这,曹志强伸出五个手指头。

“五千?”李厂长问。

曹志强摇摇头。

“五万?”李厂长睁大眼睛。

曹志强还是摇摇头。

“总不会是五十万吧?”李厂长张大嘴巴。

曹志强笑了:“最少五十万,而且是净利!”

“嘶……”李厂长倒吸一口气,“五十万?净利?真的假的?”

曹志强笑道:“当然是真的,而且只多不少,不信我给您算算。”

紧接着,曹志强开始分析起来:“您看,虽然到目前为止,新华书店那边还没有给我们回款,这个得到月底才行,毕竟我们跟新华书店的合同,是先给货后拿钱。”

说到这,曹志强忍不住叹了口气。

的确,红光出版社跟新华书店的销售方式,是先给货上架,等书卖出去之后,新华书店才在月底打款给出版社,是典型的先卖货后给钱模式。

反倒是李有福这种人,就必须先给钱,后给货,或者一手交钱一手交书。

结果呢,李有福想着先多拿点货,学新华书店那样,先卖了货再给钱,结果就成了犯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