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度山口(1 / 2)

加入书签

悠悠青林,山山相连。大山外,此处是度山口,这里要常常经过采药队。他们有十几个人组成,他们在这深山里是出了名的传奇。

大山里药材居多,还有难得一见的名贵药材。他们都能寻得到,像白骨生机,血染即止,重病感风都可很快见效。他们针灸之术也非常了得,大深山里出了名的古老医药队。

此时度山口走来十几人,前面的年岁比较大,,白发苍苍一身素衣身后背着一个药筐。脸面红润,慈眉善目老者浑身带着威严。走路稳健,虎背熊腰一点也看不出衰老之气。倒像中年走路生威,背后的药筐里有很多药草。有些带着泥土,有些是刚采折的散发着药香味。还有些青青玉露的鲜嫩,老人一脸幸福。也许这是老人平生最愿意做的事,也是最开心的事。

医者先行,善者为高。老人可以去百里行医,不为留名,只为天下间多些健康。

老人叫常武,今年七十多了。草药,都是亲力亲为。身后是他的弟子,他收弟子很简单主要是品行。跟着老人必须十年朴素,才能学会三分功。还要考察弟子的耐性,这是老人行医的规矩。

跟在老人身后的是他的四个徒弟,都是中年人一身朴素,素衣裹体简单在简单。大弟子叫方成在大山中跟着老人行医时间最长,为人比较沉默,他们一切出行都是方成安排。方成善看外伤医术精湛,医书在家不离手,看病时还带着。几个师兄弟称呼他为书痴,他都是笑笑。又接着看他的医书,他是个孤儿,老人亲手养大,对他也是手把手的教。在他心目中老人就是他的父亲,老人在他心目中就是慈目仁济,心怀宽广。医德为圣,家中匾旗多如长林,对于这老人总是笑笑而过。心若平静不染一尘,老人的德风使得几个弟子内心更加崇敬。

二弟子方舟善治人体怪症,每次出手药到病除。连老人都说二弟子是个怪胎,用药齐准无比。连繁华的大城市都远远来求医,却是出手立竿见影效果相当惊人。曾经昆明的一位儿童不会言语,被二弟子开了几剂药,又针灸几次儿童从此走入新生。曾经大山外来了一户人家,家里的女儿好好却成了痴呆,去过好多大医院却无效果,最后千辛万苦找到他们。方舟开几剂药,随手针灸几次三天后活蹦乱跳一切正常。一家人笑口常开直称活神仙,二弟子也是笑笑而过。

三弟子方路性格外向生动,却善治中医五脏六腑内体各病。二弟子喜爱看“奇书精髓”之书,对于这本书可以说爱不释手。他是边钻研边深究,效果绝好。曾经大山深处一家人给老人看病来到他这里,他的几副中药吃过效果慢慢好转。大医院里却让他们回去准备后世,到现在老人还健康的生活着。曾经有一位富商去过很多知名医院,却没有看好他妻子的病,也是让他回去准备后世。他却像倔驴一样认为他妻子的病能看好,他迈过大山千辛万苦找到他们,几副中药吃下他妻子的病情好转。在慢慢的之间下恢复以往,这对夫妻每年都要来此看望他们。内心深处充满深深的敬意,这种事太多太多。

四弟子方圆也是最小的一位,却是最受师傅关照的一个。他们的小师弟出身贫寒,性子最稳做事沉着。每样事都会做的最好,他刻苦铭心,耐劳拼取,虚心求教几个师哥是真心喜欢。他也得到师傅传授的最多,他从来没有骄傲自满过,都是虚心接受,平易近人经常独自深山救治医人。深山里很多受过他们的医治,他们不管走到那里都倍受欢迎。常常以贵宾招待,但他们很少接受,往往都让主家改为平常招待。

此时的几人正往静下潭走去,他们并不知道前面有人在厮杀。血坡里已经倒下很多很多……他们边走边采折药草。偶尔还能碰到名贵的药草,让他们很似兴奋。

常武看着大山对着几位弟子说道:“我们这座大山全身都是宝,他是救人无数的宝。每次来此都让我感怀,它救人无数从没有让我们回报过什么,它却是每年都在默默付出,我们和它比起来太过渺小。”所以你们要铭记大山有恩于我们,我们只能尽微薄之力来回报社会。四位弟子说道:“今,我们弟子记下,以微薄之力回报社会。不求荣华,不求富贵,只求医德济世。”

常武又说道:“医德行善,功德无量,我辈中人应看淡俗世,济世为德。莫要后人笑我辈医德俗风,你等要谨记。”四位弟子齐声说道:“今谨记师父教诲,我等以济世为德,普济后人。”

老人脸面红光,右手又摸了摸自己的胡须眼中满似欣慰。看着自己的弟子,各个成才老人充满自豪与满意。

从度山口一路走来,风尘仆仆。药筐里越来越多的草药,大山里望不尽,只想采折更多的草药。老人体力熊健,没有一丝沉累。他快步行走爬山采折,丝毫不显辛苦。大山里相似给了他生命,有无穷无尽力气。四个弟子后面,还有几个弟子的徒弟,他们进山一直都是兴奋。每次来可以认识很多新的药草,这是难得一见的机会,他们不想错过而是学习认真察看。记清药草的名字与特性,以后才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对于他们生活简单在简单,师傅们朴素简洁他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为简单而快乐,为朴素而入医德。这是他们师傅的教诲,也是他们默认的戒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