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宋国君臣的闹剧和金国的反应(1 / 2)

加入书签

赵眘一脸阴沉的端坐在龙塌之上,看着武国皇帝岳云派使臣送来的立国诏书,越看脸色越难看。

李光、张俊等人已经看过了这封诏书,知道里面是什么内容,此刻只是等着赵眘看了之后,众人好商议出一个应对之策。

虽然大家都知道只是一个程序,一个表态,一个抗议,但这些事情必须要做的。

不过,说实在的,宋国君臣们虽然早就知道岳云迟早会建国称帝,但他们却没有想到这一日来得这么快。

而且,当这一日到来的时候,大宋君臣应该是要极为愤怒。

毕竟昔日的臣子在自己封地立国,这等同于谋反。

任何一个皇帝和忠于这个国家的臣子都是难以忍受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但实际上,可能是因为前面已经有了岳云踩死皇帝、最近又刚灭了宋国九万大军的事情,宋国一干臣子们岳云称帝之事虽然惊讶于这么快,但其实……已经麻木,心中所想并没有他们神色中表现的那样愤怒。

当然,对岳云恨之入骨的赵眘自然是难以容忍之件事情的。

古语有云: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赵眘这个皇帝虽然年龄小了点,对朝堂和军队乃至对宋国江山的控制堪称是宋国历代皇帝中最差的,但毕竟是宋国天子。

他若是大发雷霆,不说伏尸百万,死上成千上万的人上还是轻而易举的。

所以,众臣们等着……看自家的皇帝发怒。

“朕本宋臣,随父抗金杀敌、为国尽忠。不料,昏君赵构和奸相秦桧先是以莫须有之罪名,将朕父子打入死牢。后又在家父带兵与金军大战期间,派王次翁奸小之人毒害家父。朕替天行道、替父报仇,被迫奋力反击,杀昏君、凌迟奸臣,带麾下至齐鲁之地继续抗金……”

“家父一心尽忠报国,素以光复中原、河北、河东、关中为己望,素以拯救金地千万汉人为己任,然宋廷皇族将此大好局面毁于一旦,使中原、淮南、齐鲁之地百姓荼毒兵灾,使河北、河东、关中千万百姓永世沉沦,汉家先祖在天之灵不得安宁……”

“今朕手握乾符,悬掌中原、齐鲁之地,大业集于一身,山川盛于一时……”

“义旗所至,河北相州旋踵而归;有思于此,方有所定……”

“朕愿以一垓之地,革故鼎新,膺于景命,变家为国,德被荒遐,威震四方……”

“灭金国救我汉家百姓于水火之中,灭西夏复我华夏天朝威势……”

“使异族杂胡,继我汉人衣冠,习我汉人教,建为万乘之邦家……”

“……遂以十月初一,郊坛备礼,为大武帝国文武大圣兴法始皇帝,年号天光。”

“望宋国皇帝,亲贤臣,远小人,睿哲成人,宽慈及物,许以中原之地,册为南面之君。敢竭愚庸,常敦欢好。鱼来雁往,任传邻国之音;地久天长,永镇北方之患。至诚沥肯,仰俟帝谕。”

这立国诏书写得非常客气,语气不卑不亢,且用语很是真诚和务实,没有多少虚话。

靖康之耻以后,宋国丢弃河东、河北、关中之地,弃北地千万百姓水深火热而不顾,现在岳云打算收回失地,灭了金国,救万千百姓,若是宋国在武国北伐之时,在背后出兵,那便是失了大义。

所以这份诏书不是简单的一份诏书,还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使命————通告天下之后,岳云以宋国臣子建国称帝带来的负面影响必然会打消不少,而且还使得武国多多少少占了大义。

一篇洋洋洒洒千余字的诏书看罢,赵眘见诏书里面岳云没有提大军南下灭宋之事,心中竟然愚蠢的暗松了一口气,甚至心头也好像没有太生气。

抬头看了一眼群臣,赵眘又感觉自己不生气,好像不合适,便愤怒的把诏书往御案上一丢,双手扶案,忽地一声大叫,将整个御案掀翻,怒吼道:“岳云狗贼,欺人太甚。”

少年人的城府和演技落在一众老狐狸眼中,显得颇为幼稚,心中所想甚至都被李光、张俊、汪天青等人猜得八九不离十。

张俊见此微微眯眼,心中冷笑,嘴角扯出一丝讥讽。

汪天青装作一脸担忧的看着赵眘,急声道:“官家熄怒,万万不可气坏了身体。”

而李光则是眉头紧紧蹙起,虽然极力掩饰,但是眸中的失望很是鲜明。

其他重臣的神色表情不一,不知道都在想些什么。

………

………

金国,中都,皇宫深殿,夜色已晚,灯光如昼。

如今距离金国河北相州战败已经过去了近两个月时间,即使是占领益津关城的那支水师也已经撤退一个多月了。

而对于如何报仇雪恨,如何收回相州,金国君臣们也研究了近两个月,但因为种种原因,如何发兵,由谁统兵,兵从何处调遣,等等,一直没有定下。

这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便是带领近三万溃兵逃到邢州的完颜讹朵里已经对金国朝廷听调不听宣,隐隐有效仿岳云在宋国所为的意思。

而对金国来说,完颜讹朵里的问题不解决,紧邻相州的邢州还在完颜讹朵里的手中,就没法形成合力去对付岳云,去收回相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