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铁城陷落(2 / 3)
刚刚重新开张。张穆点了些饭菜,但两人都吃不下。襄阳投降了,但一路上都没有看到张家庄的人,难道也跟着守军投降了?不,绝对不会投降,张家庄的人就是死也不会投降的!那难道是都战死了,没有一个生还的?
“大嫂,伯父、父亲和大哥他们不会有事的,我猜想他们应该是不愿意跟着投降,躲起来或者逃出城去了。”张穆见徐葭脸色惨白,找话安慰起来。徐葭没有言语,两人坐着无话。
这时,店里有走进几个人来,坐在旁边那桌,只听其中一个人说道:“胡大哥,你在城里守了几年,终于熬过来了,哥几个今天为你接风。”
“哎,兄弟,那真是九死一生啊!”一个声音有些嘶哑的男子说起来,应该就是那个守城人,“守了六年,天天死人,有战死的、伤了无医无药疼死的、饿死的,真的是惨不忍睹、惨不忍睹啊!”男子顿了顿,继续说道,“虽然缺衣少穿,但我们大杭国无论是将士、还是城中百姓,都没有一个后退,如果朝廷有得力的援兵,襄阳不可能投降。”男子连着喝了两杯酒,声音也大起来:“最可恨的就是那个什么范虎,两次率兵来援,都中途退兵,才使得我军如此大败,还不如那些个张家庄的庄兵英勇,那些庄兵可真是好汉啊,最后到死都没有一个投降的,真是这个。就是可惜了!”说着,伸出一个大拇哥。见他们说道张家庄,叔嫂二人认真听起来,越听越心惊。这时,另一个更为年轻的男子低声说道:“这有外人,不说了,喝酒。”“好,喝酒,喝酒。”众人不再说话,喝起酒来。估摸过了半个时辰,旁边那桌人吃喝完毕,离开了饭庄,徐葭使了个颜色,张穆会意的点点头,两人马上跟了出去。
走了一段,那几人陆续分开了,叔嫂二人在那个胡姓的男子身后远远地跟着,到了无人的地方,张穆赶上去,抓住了他的手臂,男子惊慌失措,想要叫喊,张穆马上捂住了他的嘴,低声说道:“胡大哥别怕,我只是想打听点事,请到旁边说话。”说着把对方拉到了路边的树林里。
“你怎知道我姓胡?你们是什么人?”胡姓男子满面狐疑。
“刚才在店里听人家叫你胡大哥,大哥放心,我们不是坏人。对不住了。”张穆施了一礼。
“你想知道什么?”见张穆如此客气,对方也还了一礼,但还是很警惕。
“刚才在店里听胡大哥说到张家庄,大哥可知张家庄的人都去哪了?”张穆和徐葭的脸上掩不住紧张。
胡大哥盯着二人来回看了几眼,问道:“你们打听张家庄的人干什么?”
张穆顿了下,回答道:“实不相瞒,我们从张家庄来,一个多月前,家父率领几百名庄中子弟前来襄阳助战,至今没有一人回去,大哥若是知晓其中变故,还请相告。”张岳又深深施了一礼。
胡姓男子看到两人眼里无法掩饰的悲戚和急切,相信了张穆所说,出于对张家庄英勇子弟的钦佩,就把他知晓的情况通通告知了两人。原来他是大杭官军的一名什长,从北兵围城开始就一直坚守在襄阳,后来王磐松投降后,他不愿意为曾经的死敌效力,就跑了。从他口中,两人才得知张弛在偷袭中就已战死,张震和大部分庄兵也已阵亡,只有张岳、徐坤和郭攀生还,但前日三人不同意跟随王磐松投降,现在不知去了哪里。对于战争的结果的残酷,两人都有心理准备,但当这个结果真切地摆在面前时,心里还是刀剜般的痛,尤其是张穆,原本热热闹闹的一个大家庭,突然之间,父母、兄妹都没了,只剩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人生的最大不幸莫过如此。徐葭年少时有过这种惨痛的经历,何况这些死去的也都是她的亲人,故而也是悲伤不已。
冷静下来后,两人觉得目前最重要的还是找到张岳他们,于是他们接连几天在城里、城外打听,但都只知道张岳三人离开了军营,去向不明。茫茫人海,该到哪去找呢?两人苦苦思考着。“大嫂,大哥不会放过范虎那个该死的混蛋。我猜想,他很有可能会去找范虎。”张穆提出了他的看法。
徐葭点了点头,“叔叔所言在理。那我们就去庐州,说不定还能发现官人他们的行踪,如果他们没去,我们就把那个老贼除了,为那些枉死的官军报仇。”
“好,就这么办。”两人随即动身,往庐州而去。
却说范虎只是降了一级,改任庐州知府,到任后不问政事,大小事务一应推给通判等官员去处理,自己成天专心致志做一件事:想方设法地搜刮财富,好去孝敬他的大恩人---吴道,感谢吴道的大恩大德,并指望东山再起。
张岳一行赶到庐州时,先找了间客栈住下,准备摸清情况后再行动。郭攀来到府衙门口,看到府内出来一个杂役,马上跟了上去,故意将其撞了一下,杂役在府内负责侍奉知府大人,因而非常嚣张跋扈,张嘴就骂,郭攀连忙赔礼道歉,又将其拉到一间酒楼喝酒,几杯酒就将其灌得烂醉,从其口中得知,范虎就住在府衙后院。四更时分,整座城都在酣睡,连一声狗叫都没有,三人摸到府衙后墙,留下郭攀望风,张岳和徐坤翻墙而入,按照白天杂役的描述,辨别出范虎的卧房,用尖刀拨开门栓,当他们悄无声息地站在范虎的床前时,范虎还在睡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