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二月二,龙抬头(1 / 2)
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
关中平原,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
传说此节气始于三皇之首伏羲时期,每年到二月二这天皇帝都要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到周武王时,更是将此作为一项重要国策来施行,让所有文武百官都亲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这也是龙头节传说的由来。
封建帝国,最重农耕。
往年,纵然是昏庸如李隆基都会在这天走出皇宫,亲自到田里做做样子。
可是到了今天,他却来到了黄河岸边,风陵渡口。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潼关城头,李瑁远望着黄河对岸,看着全身金甲的李隆基,这句诗就不由地脱口而出。
才念一句,他又觉得这首诗不应景,就没有继续再念下去。
这让旁边等着拍龙屁的赵高愣住。
他正准备询问,却听得敌军已经吹响了进攻的号角。
“呜~呜~”
整个黄河两岸都响起了一种低沉而又愤怒的奇怪声音。
李隆基站在特意搭建的高台之上,身穿金盔金甲,看起来极为骚包。
他身旁则是范阳节度使张守珪,河东节度使王昱两员大将。
裴宽算是命大,熬过了高烧,但也就被打发去了江南道担任行军总管。
牛仙客则在洛阳处理后勤事务,并且继续给各地下达诏书,催促勤王大军前去围攻关中。
“陛下,渡河之战请交给末将。”王昱躬身请命。
他想要洗刷上次偷袭失败的耻辱。
“呵呵!”
张守珪轻笑一声,拱手说道:“我范阳尽起精兵九万余人,麾下经略军、静塞军、威武军、清夷军、横海军、高阳军、唐兴军、恒阳军、北平军九军每日每夜跋涉三千余里,一心想要为陛下平乱,渡河首战还是交给恒阳军吧!”
张守珪话中之意就是,范阳比你河东人多将多军多,并且还你河东辛苦,首战的功劳怎么都要给范阳。
“此处正属于河东节度的防御范围,老夫麾下将士都对地形十分熟悉,况且渡河之后,潼关才等着张将军去收服呢,渡河这种小事,自然就交给我们河东比较好。”
王昱手中能战兵力只有四万人了,说话自然不如张守珪有底气,只能说起自己熟悉地形的优势了。
“都不要争了!”
李隆基打断了两人的对话,双手捏成拳头,对着远处的潼关厉声说道:“渡船每轮可送一万余人过河,范阳节度和河东节度各出五千人吧。”
“第一批渡河的军队,必须是全副武装的陌刀军!”
“李瑁那逆子,也知道从哪里攒出了三千玄甲铁骑,第一批渡河的军队必须是陌刀军才能防止被半渡而击。”
陌刀是由西汉的斩马剑发展而来,又吸收了汉代陌刀及六朝长刀的形制与冶炼技术,最终形成了两面刃刀,通长一丈的陌刀。
从开元初期陌刀就开始在军队中使用了,主要是为了步兵对抗骑兵,其战术作用相当于今天的反坦克武器。
正因为陌刀的由来是为了对付骑兵,所以在南衙十六卫以及北衙四卫中并没有大批量装备,而只是用来做一些高层将领的仪仗,所以当初李瑁的三千玄甲铁骑才能在朱雀大街上纵横驰骋。
“哈哈哈!朕现在有了陌刀军了,李瑁那三千玄甲铁甲就不足为虑了!”
李隆基看着下方正在准备渡河的陌刀军不由得开怀大笑。
“区区反贼,不足为虑!我范阳九万将士必定为陛下扫平关中!”张守珪跟着附和起来。
王昱撇了撇嘴也跟着说道,“我河东将士也愿意为陛下赴汤蹈火!”
此时的他,都不好意思说人数了。
李隆基倒没有多想,在高兴之下满口承诺了起来:“等朕夺回长安,必定封平乱功劳最大的节度使为王!”
张守珪闻言一喜,立刻躬身回答:“臣代诸位节度使谢陛下恩典!”
他想到自己麾下的兵力是诸位节度使中人数最多的一个。
等平乱之后,功劳最大之人,简直是非他莫属。
王昱见他那副小人得志的表情,心中暗骂道: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封王有屁用!
虽然心中如此作想,但他嘴上却说:“臣也代诸位节度使谢陛下恩典。”
潼关城上!
李瑁远远就看见了一队队手持陌刀的士兵登上渡船。
仅仅只花了一刻钟时间,就有了一万左右的敌军在黄河南岸布下了阵势,掩护后方大部队的登陆。
冷兵器战争可没有办法抵抗对面抢滩登陆。
都是等敌军在渡过差不多一半人数的时候再列阵攻击。
杨国忠自负看过几本兵书,就开始对着河岸边指点起来:“陛下,微臣认为此时应该派遣大军去阻挡敌军渡河,在敌军半渡时攻击!”
李瑁摇头轻笑道:“可以啊,你就带着你麾下的五千人马去吧,如果能得胜归来,朕就封你为将军!”
如果手中有多余的兵力,李瑁也想派兵去半渡而击,尽量杀伤敌军。
可现在潼关城中只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