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冥书空间(1 / 2)

加入书签

走上山峰,这还真是一片死寂的天地,没有任何生机,他此刻这才意识到这到底是哪里,应该是那个黑色书籍的空间之中。

走了才有几个时辰的时间,就到达了这个小小的黑色山峰山顶,向远处看去,四周几乎都是连绵不绝的山峰,没有河流没有森林,真是不知道为什么那个黑色的书籍要他来到这里。

墨逸总感觉那个黑色的书籍是有灵性的,不然的话,怎么单单只会抓他,不抓别人呢!

难道我与此书有缘?有缘也不是这么个有缘法,墨逸这样想着,继续向前进。

眼尖的他终于在这么长的时间观察之下有了一丝发现,他发现在远处的一座山峰上,似乎有一座城市,这可是一个巨大的发现。

那是在群山当中最高的一座山峰,山峰同样呈现黑色,他看到这座山峰上面有一丝别样的颜色,似乎是城墙。

他记住了那个方向,一路走了下去,这还真是有些枯燥,一路走着,他脑海之中却想着别的事情。

要说在此地的城市,要叫什么,丰都城。

在民间传说和历史上一直被称作冥界之都,就像纽约于联合国一样,是阴曹地府的所在地,所有的人死了以后都要到丰都城报到,然后接受审判,根据前世是否作恶立功来赏罚,进行下一世的轮回。

想想他之前所在的那个世界,现实中的丰都显然不是现在那个阴风惨惨的冥界都城,而是一座具有现代气息的都市。

现在的丰都县城位于长江南岸,在北岸的名山依然矗立巍然,郁郁葱葱,森罗古刹星罗棋布,大树参天,香火暧皑。

古今中外,文人骚客,达官显贵纷纷登岸上山,拜会于此,那里旅游业有多发达就自不必说了。

廖阳殿、天子殿、孔庙、坐乡台、生死石、血河、奈何桥…冥界的执法机构,都与那里一一对应。

“只笑世上土,沉魂北丰都。”李白当年游览丰都后留下的千古佳句至今仍保留在丰都名山牌坊的两边。

作为阳气的魂和作为阴形的魄结合形成人,人死以后,神魂灵气归于天,精魄形以归于地,以魂气形魄来解释人前世、现世和来世的演化。

并将世界分为三界:地上的人间,天上神灵的天堂,地下精魄的地府。

佛教传入后受其影响在道教原有的恶曹地狱基础上发展出了系统的地狱体系,即十八层地狱。

地府的概念大于地狱,阴间的概念又大于地府。

阴间泛指亡魂所在的空间,因而不局限于地府,甚或可能和地上人间在空间上重合而人无法感知;地狱特指四禁和惩罚生前罪尊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说是阴间地府的监狱和刑场;而一般人死后在地府仍可能含笑九泉,上善之人死后甚至成仙成神荣入天堂。

这时他又想到了一个事情,他之前的那个世界有这么一个人,有这么一件事。

明代大儒王阳明为右金都御史,巡视江西之时,有一次到了一座寺院,看到有一间房子锁着,看起来锈迹斑斑,久未开启的样子。

问起来,寺院的师父说,这是以前一位的老和尚坐化在里头。

圆寂前曾吩咐谁也不准打开,所以锁了50年了。

王阳明自龙场悟道之后,早已是个达人,但这回莫名其妙地就纠结上了,不顾什么禁忌,非得要打开看看。

在那年头,御史大人发了话,是没得商量的,那就打开吧。

打开一看,那圆寂的老僧依然端坐在蒲团上,墙上题有一偶:

五十年后王阳明,开门犹是闭门人;

精灵闭后还归复,始信禅门不坏身。

原来老僧早已预知五十年后的这一幕。

只是座上的老僧,座下的阳明,前世与今生骤然相逢,时光恍然交错,不知此时王阳明作何感想?

也许是轮回的宿因,王阳明的心学明显深受禅宗的影响。《传习录》上记载:有一次,王阳明在南镇游玩。一位朋友指着岩中花树问他:“天下无心外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关?”

王阳明先生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这则典故,与六祖的“不动风动,不是波动,仁者心动”,如出一辙、毫无二致。袁枚说:“书到今生读已迟”,前世修行的宿慧,成就了后世的一代宗师。

只是上一辈子修证到如此程度,这一生还在尘世间沉浮,后世的王阳明,虽曰龙场悟道,生死大事,犹未能了。

乡野村夫一句佛号,念诵不辍,一生成就,如鸟出笼,永脱轮回,两者成就之相较,不可道里计也。

《太平广记》中记载:有僧人圆观与李源交情甚笃。圆观法师圆寂前,告知李源轮回的去向,并相约来生:“浴儿三日,亦访临。若相顾一笑,即其认公也。更后十二年,中秋月夜,杭州天竺寺外,与公相见之期也。”到了时间,李源找过去,“往观新儿,福裸就明,果致一笑,李公泣下。”

十二年后的秋八月,李源到了余杭,赴旧时所约,相见的描述,古文原文美轮美兵,故一字不更,节录如下:

时天竺寺,山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