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社会性死亡(1 / 2)
“天王其才之大,无出其右者,至于以后……”
最终李岩的归宿,便是主要由豫州人组成的农、牧合作社的上级机构,城主府的农牧专员,同时还委了他一个代城主的身份。
因为再过月余,秦飞羽就要和他京城的兄弟们,一起回京参加秋闱。
此刻已值五月,从豫州来的灾民已经超过三十万人,这逼的秦飞羽不得不建立许多小镇。
围绕着铁船镇,附近甚至出现了十个卫星小镇。
根据水土,多数都是农业小镇,也有牧业小镇。甚至还有一些什么也学不会的青壮,干脆送到山民的寨子里去砍树。
至此铁船城的规模渐渐起来,好在那些围墙都是可以拆卸的,想扩大就向外打柱子,挪动、补充墙板就算完事。
人多了,事就多。尤其风俗不同的人聚居在一起,事就会更多。
因此秦飞羽建立了两个机构,第一个当然就是民兵(J察)。
根据每镇人口,一百比一配置训练中不合格的蚩尤军士兵,以及那些军事训练里突出的中年人,文化程度高的人优先。
一个三万人小镇,也得有三百民兵作为维持治安的力量。
至于说抵抗侵略,人人都进行每天四小的军事训练,必要的时候全民皆兵也不是难事。
第二个是直接搬来《大明律》,去除其中肉刑及愚昧的部分,增加一些必要条例。但这东西可不由各镇的镇长掌握,而是建立了“说理院”。
为何不叫未来的词“法院”或者这时的“衙门”。
那是因为秦飞羽保证,有了这两样东西,他救的就不是灾民,而叫聚众谋反。
说理院的人,都是来自完成初中教育的学生,还有一队乡老陪审。
在巧匠镇还招集了一帮人,专门研究、讨论这件事,希望在未来能结出硕果。
除此之外,秦飞羽还做了件有趣的事,他办了一份报纸叫——镜报。
夜晚降临,城主府里的人都回来了。不但包括了本来就在家的寇湄儿,也包括“锦华六贤”以及黄继业、小胖子孟尝君。
“秦兄这镜报当真如镜子一般,如此处理腐官,好极、妙极……”
手中朱红扇子点着那份报纸,柳传圣对里面的内容大加赞赏。
那上面说的是铁船城某小镇里,出现了第一个腐官。
制造业与军火工业,是以国企的管理方式。小镇的所有收益都按照人头成为股份,人人按股份年底分红。
面对这样的利益,就有这么个镇长。在划分股份是上下其手,结果被人告到“说理院”。
因为其涉嫌腐官,结果就给登到上报纸。
对于他的处理手段,是铁船镇特有的,最具人道主义光辉的处置方式。
“此等腐官,合该如此处罚!”
此刻的蒋英杰对秦飞羽是彻底的死忠粉,看到报纸上的报导大加赞扬。
“够狠!”
一向不多话的棋痴周永先,只用了这两个字来评价。
对腐官这样的人,只有一个结果——“社死”
“社死”的处置很简单,先剥夺他及所有直系亲属的财产,同时剥夺其权利。
人人可骂、可辱、可唾但不能打之、杀之,日日在人多处打扫卫生。头戴上书“腐官**”或“奸商**”的尖纸帽,不得摘下。
面对被骂、被辱、被唾,不得回嘴、不得还手,不然打死勿论。
同时每镇、每城都需竖起两座高大石碑,一曰“英烈”,一曰“耻辱”。
上面书写姓名、简介、画像。
英烈碑天天民兵站岗,有献花、祭拜之位。逢年过节,镇首需带全镇百姓拜之。
耻辱碑“社死”之人的直系亲属,逢年过节需集全家老少,当着全体镇民之面,高声朗读唾骂、诅咒之词,至重孙辈可免。
除此之外,侵犯公德,鞭三次不改者,“社死”一年。
三观不正赞颂侵略者,鞭三次不改者,“社死”五年。
再犯,社死一世!
“贪钱为何,不就是为了脸面。这一下……三代之人的脸,都要扔在地下,千人踩万人踏!”
大明朝最限贪官,剥皮填草都不解恨。
此手段虽不杀人,但却实实诛了他祖孙三代的心。
比起诛心,杀人算什么!
报纸扔到一边,林妙音更关心秦飞羽的仕途,
“秦兄,眼下已经五月,我等是不是该回京了。切莫因为我等所求,耽搁了秦兄正事!”
说到“我等所求”,所有餐桌上的人都停下手里的事情。
毕竟当初是他们一群锦华书院的秀才,看不过豫州旱灾下的百姓之苦,才跪地求的秦飞羽。
至此时,虽然豫州依旧陆续送来灾民。
但有所住——快建房屋!
有所工——各项流水线,以及不受旱灾干扰的琼州土地。
有所食——来自豫州本地与海外的粮食,包括拖网鱼船打来的鱼,根本吃不完。
他们给秦飞羽惹下的事,出的难题,至此也算是他交了个完美答卷。
而且他们各自在建设铁船镇的过程中,也都有所成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