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1章 文武兼并(1 / 2)
他到底是今日皇上亲封的吴王殿下,身份在那里摆着。
若真有人想要找麻烦,还得掂量掂量自己的斤两够不够格。
可不巧,他宁国公府,还是够这个资格的。
所以冯胜不过是悄悄打了个手势,冯诚便站了出来。
朱元璋看到冯诚站出来,眸光垂在了自己手中的茶盏上,依旧沉默着没有说话。
冯家的人站出来,可以说是在朱元璋的意料之中。
他这些个儿子,若是没有人跳出来,那才是奇了怪。
当然他的儿子们,都是人精,肯定不会自己跳出来为难朱烨。
冯胜身为朱橚的岳父,他老朱家的亲家,能出来为朱橚出头,也不难猜到。
朱烨看向冯诚,倒是没认出来这人是谁。
“他是冯诚,宁国公冯胜的侄子。”
朱允熥在朱烨的身后小声的说道。
宁国公,冯胜吗?
朱烨心中了然,这是文的来完了,要来武的。
不着痕迹的看了朱橚一眼,朱烨应道:“冯将军,但说无妨。”
“大明尚武,以军功论前程。”
“但民间百姓多愿孩童从文科举,如此家国,何人保卫。”
“吴王殿下高见,觉得大明江山浩瀚,应当推崇以武治国,还是以德治国。”
冯诚这话问的倒也刁钻。
无论朱烨回答崇文还是崇武,总会得罪另一方。
若是朱烨崇尚以德治国,无疑是离间了那些武将对朱烨的赤诚之心。
若是朱烨崇尚以武治国,那便是打了朱元璋的脸。
虽然朱元璋是起义为王,但是许是自己缺少什么就会推崇什么。
因为自身的文学水平并不高,所以在朱元璋成王之后,倒是恶补这些文化知识。
甚至格外看重这些文臣大儒,对这些人的宽容程度,总是要比对武将高那么一些。
对文人倚重之殷,待遇之优,都是有口皆碑。
朱元璋重视文治,纵使他们这些武将颇为不满,但也只能忍气吞声,坐而不视。
所以,冯诚才拿出这样的问题来问朱烨。
一来是被那些文人儒士打压,他胸口有气无处发泄。
二来是想要让朱烨出错,不管是得罪了武将还是得罪了朱元璋,朱烨都讨不得好。
朱元璋立朱烨为储君的意思明显,众人也都看在眼里。
所以,只要今日朱烨答错,便是他日后执政的污点。
甚至会影响到他能不能顺利继任储君之位,接替皇上的那把龙椅。
冯诚的问题抛出来,就连朱元璋都忍不住看向了朱烨。
他想知道朱烨会如何选择。
朱烨自是在心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什么狗屁玩意。
一个个的都给他挖陷阱,等着他跳。
吴不言也好,冯诚也好,反正就是死命的出题,想让他得罪人呗。
这群狗东西,真不是玩意。
朱烨在心里翻了个白眼。
“冯将军这话问的稀奇,难不成冯将军就没听说过有个词叫做德武兼治吗?”
“自古以来,无论哪朝那代,都有文臣和武将之职区分。”
“武将职外,文臣执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冯将军的问题,还真是问的多余。”
“提个简单的例子,军队除了领将必配军师,所以军师在将军的眼中,是文臣还是武将?”
朱烨看向冯诚,眼神有些咄咄逼人。
“身在营中,自然是武将。”
冯诚想了想,回答道。
朱烨嘴角挂上一抹微笑:“既然如此,为何军师的官职却是文职。”
“虽然军师是军事参谋,负责为主将出主意,但是事实上,军师所事,与师爷无异,行幕僚之职。”
“且,军师都在营中后备,并不亲自参与战事。”
“但是军师在行军大仗中,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将军您说,你参与的场场征战,可有一场,无军师参与?”
“且就算将军把军师归为武将,那监军呢?”
“若无监军,将军想必比本王清楚,会有什么后果吧。”
朱烨站在那里,面色无常,但说出来的话,却掷地有声。
冯诚张嘴想要反驳,朱烨却不给他机会。
“行军打仗尚且如此,何况治国安天下。”
“想要国富民强,必须全面发展,文武双全。”
“文治武功,缺一不可。文可安邦,武可定国。”
“文武各司其职,相辅相成,方可助我大明天下统一,国泰民安,扬我大明雄伟,安邦定国。”
朱烨话锋一转,直指冯诚:“冯将军以为呢?”
冯诚倒是没想到朱烨竟然把话说的这般圆满,不过这倒是不妨碍他接下来的计划。
“既然吴王殿下如此见解,那想必吴王殿下自然也是文武兼并了?”
冯诚出声,朱烨心中暗道,果然是有后手等着自己。
难怪冯诚身为一个武将,竟然问出这种问题来。
看来,无论自己怎么回答,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