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皇后快不行了(1 / 2)

加入书签

这两天可是把李世民累的够呛。

回到宫中之后,他本想好好休息休息。

可长孙皇后偏偏不让他如愿,气势汹汹的找他算账来了。

“李二郎,你果真把我儿子抓来了?”

李二郎!

这个世上恐怕也只有长孙皇后敢这么叫他了。

李世民一抖手,说道,“你这话说的,他是你儿子,难道就不是我儿子么!”

长孙皇后秀眉高挑,她这次来,不是跟李世民逗咳嗽的。

“诚儿呢,他现在在哪?”

李世民本不想告诉她李诚现在何处。

但看长孙皇后这架势,不得到答案,怕是不能善罢甘休。

“秋官狱。”

“什么……”听到秋官狱三个字后,长孙皇后吓的是大惊失色。

在唐朝,执行的是三省六部制。

所谓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是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其中刑部主管司法刑狱。

长安的刑狱共有两个,一个在平安坊,一个在司徒坊。

而司徒坊的大狱,又被百姓戏称为秋官狱。

皆因此大狱关押的罪犯,大多数都是在朝犯了事的官员。

凡进此狱着,很少有能够活着出来的,三推六问下,皆是交代了自己的罪行,随之秋后问斩。

秋后斩高官,故而得了这个名字。

后至武则天时代,改刑部为秋官,其名出自周礼。

那时,秋官狱,便成了真正的秋官狱。

……

李世民把李诚抓到长安,长孙皇后不恼。

她恼的是你不该将李诚关进秋官狱。

在事情还没有弄清楚之前,你就当将李诚请到长安,安排上好的客房,再派几个精细的人服侍着。

等到事情真正的水落石出之后,再行定夺。

可你现在事情还没搞清楚,便把人押进了大牢,长孙皇后心疼儿子,那自是不依。

李世民在旁听的瞪大了双眼,他已经开始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问题了。

“什……什么?我给他找家上好的客栈?还要派两个精细的人去服侍他?”

“难道就因为他是朕的儿子?朕就必须对他另眼相待?”

“我用不用再给他找两个唱曲儿的,供他消遣?”

“如果朕这么做了,怎么对得起那些被他无辜害死的生命?”

李世民一连串的质问,说的长孙皇后哑口无言。

最后只能是无理搅三分,道,“你口口声声说诚儿害死那么多无辜的性命,可有真凭实据?”

“难道就只听信程国公的一面之词么?”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朕何曾不想诚儿是冤枉的?”

“但在临安时,朕曾向他询问过此事,他也亲口承认了,那人就是他害死的。”

“如果他是被冤枉的话,又怎么会承认呢!”

听到此处,长孙皇后哇的一声便哭了出来。

“呜呜……我苦命的儿啊!”

“李二郎,你也不想想诚儿为什么这么做?”

“他冒此天下之大不为,为的谁?还不是为了你李唐江山。”

“江陵水患来势甚凶,一旦冲垮岳阳堤坝,江南一代将会有多少人流离失所。”

“到时,势必会朝廷震荡,百姓不安。”

“若非诚儿替你将此事办成,维稳江南,你这大唐皇帝又怎么能做的稳。”

“你现在说诚儿的不是,早干嘛去了你。”

“倘若国库尚有余粮,诚儿又何至于此!”

……

长孙皇后平时沉默寡言的不爱说话,但一到了关键时刻,总是怼的李世民说不出话来。

良久,李世民叹了口气道,“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但这根本就是两码事好么。”

“我已经派人去调查此事了,倘若诚儿真的是被冤枉的,我自是不会将他怎么样。”

“倘若事情真的是诚儿做的,你又当怎样?”长孙皇后要做最坏的打算才行。

毕竟刚才李世民也说了,李诚已经亲口承认了这件事。

若想翻案,恐怕是难上加难了。

“倘若他真的做出这种事来……”

李世民忽的沉吟了半晌。

真把李诚给杀了?多少还是有点舍不得。

毕竟虎毒不食子,他李世民虽名为天子,却难做到真正的圣人。

“倘若这个逆子果真做出此事,那便将他削职为民,永不录用。”

最终,李世民还是没有动杀心。

他无奈的冲长孙皇后摆了摆手,“现在你满意了?先出去吧,让朕静一静。”

做出这个决定之后,他整个人的身体就像是被掏空了一样,神情落寞。

这大唐律法是他亲自定下的,法不容情,天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

怎么等到事情真的轮到了自己的身上,却总想着情大于法。

忽的,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闪,似是下了什么重大的决心一样。

倘若诚儿真的做出这种天怒人怨的事来,朕绝不能容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