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偶然遇耄耋 往事又重现(3 / 6)

加入书签

也就不打扰了,我去村部办点事,有时间我再来看你。”他说完,就起身走出了孙兆龙的家。

孙兆龙也站了起来,向徐天宇的背影无言地挥了挥手,他本想和这个新来的村医多聊一会的,可惜自己说话有点冒失,把小伙子给吓跑了。

徐天宇离开了孙兆龙家,又回头看了看这处宅院,它处在小李庄的东南角,占尽了瑞福村的风水,只可惜孙老先生后继无人,这处宅院将来只能交给政府了。他看了一会,不觉摇了摇头,然后快步走到自己的摩托车旁,跨上车就一溜烟跑向了小学门口。

赵新宇看见徐天宇骑车过来了,他也从村部门口走过来说:“今天是星期天,学校只有一位看校的老人,我来喊他开门,你的摩托车就放在门外吧。”

徐天宇答应一声,放好车,跟着赵新宇进到校园里。

学校占地面积很大,校舍有三排房屋,前两排中间有通道,通道两旁有粗壮的法梧树,房屋和桌椅板凳都很破旧,好像有些年头了,校舍东侧是长满杂草的操场,竖立着两个旧篮球架。

“瑞福小学现在有在校生六个年级八个班,160多名学生,八位老师,另外还有一个学前班,三十多幼儿,两位编外老师。”赵新宇边看边介绍说,“学校占地有五十亩,校舍都是七十年代末建成的砖瓦房,共有三排五栋十二口教室二十六间房。房子虽然够用,但就是太旧了,虽然经过了维修加固,但安全系数仍然偏低,徐医生看过之后感觉怎么样?”

徐天宇也觉得这校舍该重新改造了,可是由谁来出钱呢?这个问题他现在还不敢去深想,毕竟自己还没起步,更不可能迈大步,他现在兜里没有钱,只能以后再想办法。于是,他笑笑说:“等我有钱了,一定把校舍改造一下。”

“那感情好,我先代表全体村民谢谢你。”赵新宇说着,两人走出校门,他又邀请说,“到村委会坐坐喝杯茶吧,我再把全村的情况向你介绍介绍,你看如何?”

“好的,服从命令。”徐天宇爽快地答应了。

刚到村部门口,赵新宇就向屋内大喊一声说:“贵客驾到。”

走进村部办公室,里面仍然只有李会计一人,正在算着什么,看见徐天宇进来,赶忙抬起头来,点头打招呼。

赵新宇一边找杯子倒水,一边指着李会计介绍说:“这是我们村的文书兼会计,全村的笔杆子,外号李算盘。”他笑着又把徐天宇介绍给这位老大爷。

老大爷听后不高兴地说:“谁稀罕你介绍,我早就认识了。”

赵新宇也不理会李会计,把水杯递给徐天宇说:“我们村两委人员估计李会计都给你介绍了,我就不再重复了。我们瑞福村是个大村,有三个自然庄,四个村民组,张王李赵四大姓,678户3001人。赵家庄的人口你知道了,小张庄是129户570人,王李庄是两个小组,共有328户1455人。另外,我们村除了有小学,还有一家镇级养老院瑞福分院,住着16位老人,都是附近几个村的五保户,集中供养的,他们没有专职医护人员,是最需要你的,有时间你也可以去看看。”

徐天宇听到这里,感觉到瑞福村确实很大,人口也不少,这也是他所期望的,当医生的就不怕人多,他不禁连连点头道谢,顺手塞给赵新宇一包烟,便起身告辞了。

出门跨上摩托车,沿村中大道向西走过王张溪石板桥,又从小张庄转了一圈,这才知道,原来开车进村的出入口是在小张庄,那么上一个出入口就有可能是在赵家庄了,可见这县级公路已经变成了瑞福村的环村路,多好的设计啊,有效地保护了瑞福村的原生态自然环境。他心里猜测着,不知不觉又从小张庄绕到了村口的青石桥旁,他用力将摩托车从斜坡推了上去。

徐天宇放好车,又回到石桥上,看着桥下一条二米多宽的溪水,溪流两岸生长着稀稀落落的垂柳。溪中水深大概一米左右,溪水潺潺,清澈见底,静静地流淌着,溪旁溪底都散落着大大小小的鹅卵石。溪水的两边有些石阶,长满了青苔,徐天宇发现有好多村妇在洗衣服,这应该是山村里一条最亮丽的风景。

山村是那样的淳朴,多少还有那么一点原始。在这夏日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村里的阿姨们,有很多人,吃完早饭,忙清家务,就不约而同地都到村边的小溪里洗衣服。

溪水里的小鱼游来游去,几只鹅鸭在水里嬉戏。岸边洗衣的阿姨们三三两两地在唠着家常,唱着一些老掉牙的流行歌,手里的捣衣杵在不停地上下飞舞着,水花四溅,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七彩的星光。

李秋月和她奶奶一起,也在洗衣的行列中,还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是单独在水流的下游,距离阿姨们远一点的一处巨石旁洗的。她在洗衣服时,捣衣杵上溅起点点珠花,她脸上也有水珠,她的嘴唇还是咬着的,一只手在熟练地挥舞着捣衣杵,双眼却对着旁边大石头上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大男孩。

男孩手里捧着一本书,在笑眯眯地看着小女孩,看着四处飞溅的水花。

这应该是一对兄妹,哥哥在看书,妹妹在洗衣服,哥哥在嬉笑,妹妹在赌气。当妹妹看到哥哥悠闲自在的样子时,她有些气愤,就用捣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