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老师亲出马 终圆复学梦(4 / 5)
倒茶。天宇,你也进来陪赵老师坐坐。”他说完,就先进屋拿起两个凳子递过去,等徐天宇和赵胜男坐好之后,李秋月也递上了茶水。
赵胜男看了徐天宇一眼,然后又看着两位老人,语气平和地说:“秋月是我的学生,本来在一年前我应该来家访的,可一直没能成行,不曾想一年后的今天,我来瑞福村进行家访时,正巧遇到了秋月,才知道她现在辍学在家,没去县城一中读高中,我感到惋惜,所以我让秋月带我过来,一是专程看望二老,二是了解一下情况。”赵胜男感觉两人慈眉善目的,应该是通情达理之人,所以她也就单刀直入了。
李长生看着大家,有些难为情地说:“我知道赵老师是城里人,可能对农村的情况不是太了解,特别是咱们瑞福村,虽然现在不愁吃不愁穿的,那也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花钱上还是有很大困难的。”他说着,又停顿了一下,看了看自己的老伴和孙女李秋月,然后接着说:“我们家现在是三口人,我和老伴,还有一个孙女,儿子十几年前就死了,媳妇也走了十多年了,你说这老的老小的小一家子,收入就靠十几亩地,平时农村的人情往来都应付不了,怎么还能供得起一个高中生。我们两个老家伙现在都干不动了,就只能让秋月委屈一下,退学在家,帮帮家里,将来还得依靠秋月给我们养老送终,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赵胜男耐心地听李长生说完,她觉得李长生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在农村这样的家庭,不牺牲小字辈的前途,就换不来老人的安宁。但她还是不忍心看到李秋月辍学,因为她知道李秋月不是蠢笨的孩子,如果不继续上学,真是可惜了。
于是,赵胜男对两位老人说:“秋月是我的学生,我是知道她的,她不光是乖巧,聪明伶俐,而且学习刻苦,不继续上学真的很可惜。如果你们不让秋月上学了,那她就很快会融入到打工的人流之中,将来永远是一名打工者,挣点辛苦钱,再结婚生子,那点钱也只够她自己的小家养家糊口的,要给二老养老就很困难了,到那时,她说不定还会记恨二老一辈子呢。”
赵胜男说着,她喝了口水,接着说:“如果让秋月上高中,我相信她一定能考取大学,那她大学毕业后找个安稳的高薪工作是不成问题的,她的生活有保障了,她更会感激爷爷奶奶的,二老也就可以享福了,李爷爷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李长生听了赵胜男的这番话,他虽然有点感动,赵老师是真心为秋月好,为这个家的未来着想的,但他仍是无可奈何地说:“赵老师说的这些,我和老伴都考虑过,可眼下我们这个家确实没有经济能力供秋月上高中,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以变卖的。前段时间,天宇要高价买我们家的调料秘方,我知道那个秘方根本就是不值钱的,是天宇想帮我们,才出高价要买的,我开始不同意,但考虑到家里欠外债那么多,实在没有办法,就答应了,结果天宇出三万块钱,这才还清了家里的债务。现在秋月又要复学,我们还上哪儿弄钱再付她的学费,如果她考上大学了,四年下来又得好几万块,我们家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赵胜男感觉好笑,看来李长生对政府扶持教育的政策还不太了解,有必要给老人启发一下了,她笑着说:“李爷爷你这是多虑了,现在政府对教育的扶持力度很大,特别是对贫困生,只要有基层的证明,贫困生上学是可以减免部分费用,考上大学的,如果学习成绩突出的还可以申请奖学金,还有无息的助学贷款也可以办理,根本不需要顾虑学费的问题。另外,我和徐医生商量过,凡是瑞福村的孩子考取大学的,四年的生活费都由我俩承担,根本不要考虑没钱上学的问题,不知我这样说李爷爷可能明白?”
李长生连连摇头说:“我明白赵老师的意思,就是你和天宇共同资助孩子们上学,这可使不得,天宇还要出资搞农机专业合作社,这是为全村人服务的,投资很大,不能再让他为了村里孩子上好学,搞得自己过苦日子。再说了,你一个城里女孩子到农村来教书,我们农村人本来就感激不尽了,怎么还能让你再破费资助村里的孩子呢,我们吃苦受罪没有什么,决不能再拖累你们,你刚才说的我不赞同。”
赵胜男的心情一下子沉重了下来,看来这李长生并不是她想象得那么好说话,老人的固执让赵胜男感到吃惊。但老人的固执也有他的可贵之处,就是不能因为自己家而影响徐天宇为全村人的服务,就冲这一点,赵胜男坚信,她最终还是能够说服老人同意秋月复学的。
徐天宇也意识到李长生的这层意思,这也正是农村人朴实憨厚的本性所在,他赶忙接过李长生的话茬儿说:“李爷爷刚才说到农机专业合作社,我想说明一点,就是办合作社与我助学是两回事,要知道我办合作社的初衷,一是改善瑞福村的生产条件,二是为了赚钱,为将来更多更好地办村级公益事业。至于我的生活,因为我还有诊所赚钱,一点都不会受到影响,而且会越来越好,为秋月她们资助一点学费还是不成问题的,更何况这也是孙老先生倡导的好传统,我理所当然地要继承和发扬下去的。”
赵胜男也赶忙趁热打铁地说:“李爷爷,刚才徐医生把我的想法和做法都说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