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1 / 2)

加入书签

第二日一早,李行富已经在客栈的门前眼巴巴地等着了,一见着,便好生好气地请粱聿和祝怜星去饭馆里吃早饭。

货是傍晚时分才终于送到的,等得李大商人不知灌了多少壶茶来浇火。

粱聿收了沉甸甸的银子,一箱箱地往马车里装,走时没忘给吴大小费,乐得吴大嘴都合不上,说下次有事一定找他,保证给办妥当。

三百斤的茶叶换了一千多斤的银子,倒不知是买卖茶叶还是买卖白银了。

粱聿平生第一次见这么多真金白银,闪得直晃眼,让祝怜星验了真假后便关上了。

就这还只是一半的款,剩余的说是有了现钱,一定往风兰县衙里送。

粱聿倒也不担心这个,毕竟目前看来这里还没有大钱庄之类的店铺,一下拿出这么大数额的银子来也不是什么容易事。

更重要的是,他算计着坑了这老家伙的三顿饭,不仅喂饱了某只馋猫,还暗暗记下了几道好菜,心情就尤为舒畅。

进了风兰县的城门,天还有点微弱的亮光,粱聿拉着祝怜星下了车,吩咐冯德先赶回去,将银子放进库里。

祝怜星问下来干什么,粱聿答有件要紧事。

“是要去田地里看看吗?还是要拜访百姓?”祝怜星问。

粱聿点头道:“当然,这些都是要做的,但眼下有件更要紧的。”

“什么?”

祝怜星被带进了一家裁缝店里。

“?”他抬头望望粱聿,说,“我有衣服啊。”

“嗯,再买几件。”

祝怜星站在店里被裁缝老先生量身高体长,心想粱聿今天好怪。

裁缝老先生一边拿着尺绳量,一边跟琢磨布料颜色的粱聿闲叙。

“县爷也看到了,没多少花色,都是些素布。这两年旱,棉花种着又最废水,不仅出产少,贵,而且品质也马虎。”

粱聿点点头,突然意识到自己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百姓怎么过冬保暖?

北寒之地,冬天漫长艰难,棉衣被褥都需要俱全,而他将粮食问题想了一遍又一遍,尽可能多地扩大粮食种类,却独独忘了这个。

于是当即就开始在心中盘算起棉花的种植。

“好喽,”老先生终于放开了祝怜星,笑说,“小公子去选选颜色,我看县令爷选了半天也没个头绪。”

祝怜星悄悄走到粱聿身后,想吓他一吓,结果粱聿根本没在走神,反手就把人捉过来了。

“素白、春绿、青花蓝,各一件好不好?”粱聿问,祝怜星听他声音温柔,丝毫也没有平日里跟自己调笑的口吻,便没来由地脸皮一热,闪了闪眼睛,说好、好啊。

出了门,凉风迎面一吹,祝怜星才舒服自在了一些,悄悄瞥了粱聿,见他嘴唇翕动,说不知道这街上有没有什么算命先生。

找算命先生干什么?

不过粱聿好似只是随口一说,也不是非常在意,二人就回了衙门。

晚间清点钱财,庆礼、冯德都在,粱聿安排事宜,祝怜星在一旁记下。

“老爷的意思是,先拨钱盖间饭馆和客栈?”庆礼问。

“对。”粱聿答,钱不能生钱,生意才能生钱,县城想要发展起来,衙门手里一定要有钱来用,有了钱,无论是目前的救济灾民,还是以后的规划建设,亦或是应付突发情况,都有个依靠。

而现在百姓贫穷,免税,自己手头要先有个盈利的生意来支撑。

至于客栈,以后城门打开,做生意的机会多起来,给商客歇脚的客栈是一定要有的。

粱聿指示说:“材料用具,都去找吴大,就是昨天那人。用人先在我们这里找,工钱论天按时发。”冯德应声说:“明白。”

又叫庆礼领了银两,买粮先救济目前县里困难的家庭。

要紧的事都托付完了,粱聿便散退了人。弯腰看祝怜星记了会账,突然想起来漏了事情,抬脚去门前看,院里静落落的,人早走完了。

“什么事情?”祝怜星停笔问。

“修路的事儿,忘说了。”

“修路?”祝怜星疑惑不解,路有什么好修的,不都是土路吗。

“想要富,先修路。”粱聿笑说,但其实是因为晴天风沙飞扬,而雨天,定会泥泞遍地,脏乱不堪。他只是打算着用剩余的银钱慢慢修,不急也不主要,因此才忘了。

“你今天总忘事。”祝怜星沾了墨,继续写。粱聿挑亮了蜡烛,搬个凳子坐他旁边,看着他一笔一划地写。

“嗯,这两天中邪了,明天找个算命的给我算算去。”

祝怜星睨了他一眼,有点不确定他是在打趣还是真要去。

隔日稍凉快的下午,粱聿去田地里转悠,想问问棉花种植的事情。

田间地头,歇息的人脸上盖着麦秸编制的草帽,吹着风,睡在大榆树底下。

“县爷爷!”一个小孩突然从后面抱住了粱聿的腿,粱聿蹲下来做一个嘘声的动作,将他抱了起来。

“你爷爷呢?”粱聿小声问,小孩也学着他小声说话,对暗号似的:“在那边给家里的小鸭拔草吃。”

粱聿把小孩放到田里去追蝴蝶,自己去找那位老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