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回乡丁忧(2 / 3)

加入书签

,脑袋里思考怎么才能弄来粮食。

忽然门外传来脚步声,不一会家丁杨三的声音响起。

“老爷,老太爷那边来人了!”

一听是自己父亲那边来的人,杨嗣昌一下就醒了。

他头立刻抬了起来,急忙问杨三道:“父亲来信了?”

杨三摇了摇头,说:“老太爷的信没来,是袁州府来了一名信使,说是有老太爷的消息,要亲口告诉老爷!”

“还不快带进来!”

“是!”杨三赶紧转身去请人。

杨嗣昌这人,若论他功过是非或许很难去评价他,但是在孝顺这一块,他可以说是绝对做到百分之一百了。

杨鹤充军袁州后,杨嗣昌便三番五次给崇祯写奏折,希望崇祯能网开一面,让杨鹤归养老家湖南,可是崇祯却一直不允。

杨嗣昌打心里是觉得自己父亲绝对是冤枉了,父亲是御史台的文官,为官素来清廉,可是崇祯非要他去担任什么陕西三边总督。

那个三边总督哪里是父亲能够担当的,当三边总督必须要知兵,而杨鹤恰恰对于兵事素来不懂。

杨嗣昌心里知道,崇祯派他爹去任三边总督,其实就是奔着招抚去的。

结果前脚父亲把招抚工作做到位了,可是后脚朝廷却不拨粮食来,没有粮食,招抚来的流寇最后又造反了。

崇祯居然不觉得这事情他做的有问题,反而把责任全甩到他老爹身上,这简直就是冤枉。

不过作为臣子的,杨嗣昌自然不敢直面去职责崇祯皇帝,他只能挑好话跟崇祯讲,希望皇帝能够看在他的面子上,网开一面,放他那年迈的父亲一把。

可惜皇帝丝毫没有给他面子,死活就是不给杨鹤平反。

自崇祯二年杨鹤充军袁州后,到今年已经有六个年头了,这些年中,杨嗣昌每年都派家丁前往袁州去看望自己的老父亲。

只是自去年袁州闹匪患,出了一个有能力的反贼,杨家的家丁便不敢去袁州探望了,至今刚好一年,杨嗣昌已经一年没有父亲的消息了。

现在听到袁州有人带了父亲的消息来,他这个当儿子的岂能不激动。

过了一会,杨三领着一名男子进入总督府的书房中。

男子一入书房,杨嗣昌便忍不住开口问道:“这位小哥,听说你有家父的消息,可是真的?”

男子拱拱手道:“您便是宣大总督杨嗣昌扬大人吧?”

“我就是!”

“您可有女儿叫杨素心?”

杨嗣昌点了点头,“素心确是我女,你是哪位?”

“小的叫刘五,是袁州府人,这里有主母托我带给您的一封书信,请杨大人过目!”

“主母?”听到这个词的杨嗣昌满脸的问号。

“扬大人但又疑虑,请打开此信,看完信,您自然就知道了!”

杨嗣昌看了刘五一眼,便没再理他,他打开皱巴巴的信封,撕开封口,从信封中掏出了几张白纸,抬头便看见几个大字——父亲大人....”

杨嗣昌一看字迹就知道是自己那唯一的女儿所写,等他看完信中内容,不禁脸上的表情越来越丰富。

他时而惊讶,时而愤怒,当看到信的最后,他竟然扑通跪倒在地,哭着喊道:“父亲!”

杨嗣昌看完自己女儿写的手书,这才知道他老爹已经在两个月前病逝了,并且他的女儿也已经嫁了人,而且还嫁给了一个反贼。

杨嗣昌起初看到信中说自己女儿嫁给反贼的时候,气的差点当场吐血。

可是当看到这事是自己父亲极力促成的后,他又有些惊讶,最后看到父亲病逝的消息,他不禁悲痛万分。

杨嗣昌哭完起身坐在椅子上,问站在面前的刘五道:“素心..不,你家主母,可还安好?”

刘五拱手说道:“主母一切安好!”

杨嗣昌点了点头,说:“嗯,你家主公,就是信中所说的莫谦?”

“是,他便是我们大帅!”

“大帅....呵呵,本督活了快五十了,都才有资格被部下称呼一声大帅,你家主公年不过二十,就敢以大帅自称!”

刘五不知道这位大帅的老丈人这话啥意思,索性他就低头装作听不懂。

杨嗣昌见刘五不答话,便不禁又忍不住问道:“老太爷,他走的可还算安详?”

刘五答道:“老太爷肺病严重,走的时候气息不顺,极为痛苦!”

杨嗣昌一听,顿时面色痛苦,想到他爹是被因为病情而活活憋死的,他这个做儿子的心中不知道有多痛苦!

他起身说道:“你叫刘五是吧?”

“是!”

“你先在我府上住下,本官要先上奏皇帝,请求回乡丁忧,等陛下准奏的旨意下来,你便随老夫一同南下,可行?”

刘五想了下,回答说道:“大人,曹大人有过交代,要我报完信便返回袁州,这....”

杨嗣昌伸手说道:“老夫家在湖广武陵(今常德),离袁州不也太远,老夫回家之前,还想去袁州一趟,老夫想去见见我那未曾蒙面的女婿呢,介时你刚好跟老夫同行!”

刘五一听杨嗣昌要去袁州,嘴上也就不再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